外宾走进丹棱镇兴隆村农户家中了解农村沼气使用情况。
7月14日,一批来自蒙古、埃塞俄比亚等10余个国家的嘉宾来到丹棱县,实地参观考察丹棱农村沼气技术发展情况。这些外宾是参加由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举办的“2016年发展中国家沼气技术与农村能源、环境保护培训班”的新一期学员。“丹棱是四川省首批沼气化县之一,也是农业部沼气科学研究所指定的对外参观学习点,目前已接待了数十期外国学员。”县农能办有关负责人介绍道。
丹棱在农村沼气的发展上究竟有何过人之处?为何能够吸引外国嘉宾前来参观学习?
沼气综合利用 走生态绿色发展路
伴随着清晨的第一声鸡鸣,丹棱镇兴隆村2组村民杜开强走进干净整洁的厨房,淘米煮饭。轻轻打开沼气总开关,再旋开沼气灶的开关,熊熊的炉火便烧了起来。“清洁、方便,还可以节约很多时间。”谈及使用沼气前后的变化,杜开强高兴地说,不仅节省了不少燃料费,家里也干净多了。
2011年,在丹棱大力推广农村户用沼气的背景下,杜开强也随着大伙儿赶了个时髦,花费6000余元建起了容积10立方米的沼气池,至今已使用了5年。回想起来,杜开强仍然觉得物超所值,“‘猪—沼—果\’的模式形成了一个可循环的体系,不单是惠及了个人和家庭,近年来村里环境的改善也是大家有目共睹的。”
走进兴隆村,整齐的小洋楼,干净的水渠,清新的空气,优美的环境让人心旷神怡,无法联想到这里曾经也存在生活污水、粪便处理不当等诸多问题。“农村户用沼气池的推广有效地解决了这一难题。”相关负责人介绍说,兴隆村是丹棱农村户用沼气池基本实现全覆盖的村庄之一,沼气运用已融入到村民生产生活的方方面面。农户将厕所、猪牛栏和沼气池结合在一起,产生的沼气用作家庭能源,沼液和沼渣作为栽种果树的肥料,形成了生态可循环的农业模式,不仅生活污水、粪便处理问题得到解决,有效预防了血吸虫病的传播,还减少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保护了环境。据悉,目前全县共建有户用沼气池32294口,适宜建池户基本实现全覆盖,通过发展沼气,丹棱年保护林地达10万亩,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2万吨。
建好更要管好 完善体系加强建设
既要建好,更要管好,沼气的长期有效使用离不开良好的基础设施建设,更离不开系统合理的管理体系。为了及时处理村民在沼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丹棱建立了100个村级沼气服务网点,采取“政府部门提供维修工具和清淘沼气池设备+市场主导”的模式运行,提供24小时服务,保证及时解决问题。
“我们的工作内容主要是定期到农户家中检查、及时提供维修服务、宣传安全知识等。”兴隆村沼气服务网点负责人黎克华介绍说。今年60岁的黎克华是兴隆村2组村民,凭借优良的沼气技术,他成为了兴隆村沼气服务网点的负责人,除了捯饬果园、田园之外,帮助村民解决在沼气使用中遇到的问题是他的另一大乐趣。“服务免费,维修中更换的零件等也只收取成本价。”黎克华说,近段时间是沼气维修的高峰期,村里农户的脱硫剂基本上都用旧了,需要及时更换,他一天大概要跑3、4家农户。
除此之外,丹棱还成立了沼气协会,规范市场管理,并提供系统化技术服务,供应沼气配件等,村级服务网点的技术人员基本上都是协会的会员。同时,成立专业沼液、沼渣运输队,定时回收农户多余的沼液沼渣倒入大型沼液沼渣储存池。目前,丹棱共建有联户沼气池20余处,省级新村集中供气工程建成1处、在建3处,建成并投入使用大型沼气工程2处,形成了系统化的沼气使用、管理、储存体系。
小沼气成就大生态,丹棱农村沼气的发展不仅改善了农村居民的生活生产方式,美化了农村环境,更推动了生态文明建设,绘就了一幅“业兴、景美、民乐”的田园丹棱图。
新闻推荐
工作人员(中)在检查出气口阀门。本报讯(记者肖倩文/图)近日,在丹棱县杨场镇水口村4组“小型沼气集中供气工程”建设现场,工人们紧张作业,狠抓工程进度。相关部门的工作人员正进行实地检查,确保项目安全。...
丹棱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丹棱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