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文轩用专业能力践行诺言
9月,全省各地进入开学季。在连续忙碌了4个多月后,文轩人终于能够喘口气,歇一歇。
作为四川唯一具有中小学教材征订发行资质的教育服务机构,数十年来,新华文轩都承担着全省各地中小学校教材发行工作,并以长期积淀的专业能力,履职尽责,信守承诺,千方百计确保每季教材“课前到书”,保证全省中小学开学教学需要。
然而,由于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目录确定时间较上年延迟了约1个月,今年的“课前到书”承诺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在这样的情况下,新华文轩全体总动员,发动出版、征订、报订、印制、收发货等环节共同努力,克服各种困难,最终完成了教材教辅征订发行任务,又一次用专业能力践行诺言,圆满实现了连续第37年“课前到书”的目标。
□张良娟 图片由新华文轩提供
大会战
产业链一体化运行破题
根据多年惯例,各个省的教学用书目录应该在每年的4月前后公布。然而,四川省2015年秋季的《教材目录》一直到6月18日才挂上网;6月19日,《民族教材目录》挂网;6月25日,《教辅目录》和《书法目录》挂网。
教学用书目录时间推迟,并不是新华文轩第一次遇到。2014年,因国家政策调整变化较大,就曾导致目录确定比原计划晚了1个月。而今年,则推迟了2个月。这样一来,留给征订、发行的时间只有2个月。
这样一组数字对比,显示出时间推迟对教材教辅征订工作的影响:2014年,秋季教材教辅收订最集中的6月占总订数的75.14%,7月份只有14.41%;而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征订6月收订比例只有42.46%,7月则达到53.59%。从这组数据也可看出本季征订期重心后移了接近1个月,后续采购、印制、发货等环节工作周期相应缩短。
一环扣一环,今年秋季的教材教辅出版、征订、报订、印制、收发货等环节工作时间也一一被迫推迟。工作周期大大缩短、工时任务显著增加,2015年秋季“课前到书”面临巨大压力。
针对2015秋季教学用书出版发行工作的严峻形势,新华文轩教材工作领导小组在了解分析公司内外环境和条件的基础上,做出周密部署安排:充分发挥新华文轩产业链一体化运行管理优势,明确各环节协同配合责任,制订了2015年秋季“课前到书”工作时间节点,专人检查督促各环节各项工作任务的落实。通过出版、征订、采购、印制、物流等产业链各环节联动,加强内外沟通协调,打响一场指挥有度的大会战,不遗余力地确保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课前到书”。
征订
早谋划,为“课前到书”争取时间
作为第一个环节,教材教辅的征订是后续所有环节的基础。然而目录尚未确定,何谈征订工作?
破题先从第一环开始。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事业部不等不靠,根据历年来总结的经验,从5月开始,就着手秋季教材教辅的征订发行准备工作。他们率先对本季教材教辅出版、市场等情况进行调研分析,从业务流程、征订方式、送书到校、追加调剂等方面做好目录可能确定较晚的各种内部应对预案。
一根指挥棒点全域,新华文轩各市、分公司和州、县新华书店随即按照公司教育服务事业部的整体安排做好前期需求调研和征订准备工作,主动加强与本地教育部门和学校的衔接、沟通,提前做好征订发行工作计划,省教育厅目录确定后即按计划开展工作。
因此,尽管目录尚未确定,新华文轩教育服务事业部就已经与成都、绵阳、德阳、雅安、南充、眉山、宜宾、达州等地的教育部门密切沟通,提前在5月就对全市征订工作进行了计划安排。而遂宁、乐山、广安、泸州等地尽管一直到7月才确定当地的教材教辅征订事宜,但因前期准备充分,征订工作一旦展开即迅速收订、汇总、上报,保证了后续环节工作有计划进行。
按照要求,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应于目录挂网后一周,即6月25日上报完毕。因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目录确定晚,全省大多学校都面临着放假的现实问题。截至7月2日,全省实际上报6357万册,相当于2014年秋的60%。为保证课前到书,部分市州教育部门同意由学校先报数后补单,但必须等省目录正式确定后才进行征订。而新华文轩各市、分公司和州县书店则按照安排,组织千余名员工深入各市、县、乡镇,走进学校提供精细化服务,协助学校进行订单填报和审核,为确保“课前到书”争取了时间。
印刷
统全局,超负荷运转保障按时交书
教材、教辅目录一经确定,新华文轩采购中心立即与相关出版单位衔接出版、供货事宜,将各版本、品种出版信息及时告知征订、印制、物流环节,以便后环节调整计划并做好工作安排。
本季书法教材出版发行与选用政策进行了调整,在发布的目录中有11个书法版本,各个市州分别从中选用了7种不同的书法版本,其中有一个市州就同时选择了苏少版、北师大版、西泠版3个版本。又因为书法目录确定较晚,西泠版直至8月19日才得到物价部门批文,给出版、印制、采购、发运、结算等都带来新的问题。
时间延迟导致印制环节周期特别短。而品种和数量的不确定也导致印刷厂无法如往年一样采取按较大比例预印的办法解决问题。
按照惯例,历年来往往在5月就启动教材教辅的预印工作。2014年秋季教材教辅的目录虽然延迟了1个月,但6月5日前也已经完成预印教材216种、5953万册。今年一直到6月18日,只预印了82种、1389万册。
因此,今年的教材教辅付印高峰期重叠,大大增加了承印单位短期生产的压力。更大的困难是,由于部分品种定价申报、审批流程变更,导致21个品种推迟至8月20日才付印。这个时候距离开学只有不到2周时间。
面对这样的难题,新华文轩印制中心满负荷运转,通过设备升级、增大承印单位的单位时间产能等方式来破题。人教版的《生命·生态·安全》系列共计800万册,从7月29日才报订并付印,承印单位通过设备升级,使用轮转机印刷,最终按期完成了印制发货任务,实现在8月25日前入库发货。
与此同时,印制中心还加强印制监管力度,每天都对印刷厂生产情况进行跟踪,对发现问题产品的承印单位及时调整。印制中心每天专人对各厂数据进行统计并传递给公司其他相关环节,对有可能影响大节点的品种及时向公司报告。针对10多家生产压力特别大的承印单位,印制中心还专门进行重点跟踪和单独约谈,根据其实际产能调整生产安排,保证按时交书。
物流
抢时间,兑现“课前到书”承诺
教材教辅印刷好了,如何安全送到学校,是“课前到书”的最后一道关卡。
根据往年经验,新华文轩物流中心早已经按照公司前期总体部署,做好物流设施设备的检测维护、物料准备、车辆统筹、发运线路设计,并确定了先远后近、先急后缓的原则安排发货。除此之外,物流中心还根据征订、采购、印制环节进度适时调整发运计划,并保证收发货高峰期全员加班,做到随到随发。
由于前期环节延期,物流发货同样面临着后延且高峰期集中的难题。发货高峰的7、8月份,正值四川省高温、暴雨频发的时段。物流中心抢时间、保质量、守安全开展教材收货入库、分发、发运工作。
为了保证课前到书,从7月底直至开学,新华文轩各分公司都全员全天候投入收货、分发、送书到校、追加调剂这一中心工作,不分昼夜、不计病痛、无论酷暑、无惧暴雨。不少干部、员工放弃休假和照顾家庭,很多员工甚至还发动家属、亲戚朋友帮忙搬包、分书。由于时间紧张,很多教材都是下半夜甚至凌晨抵达分公司库房。但只要物流车辆到来,无论再晚再累,值班员工也立即下货码堆、按品种和学校重新分发,并迅速安排按校装车送书到校。
8月是攀枝花收货高峰期,而当地却正逢高温加暴雨的恶劣天气。很多时候,正当大家挥汗如雨地下货时,暴雨说来就来,全体员工常常和时间赛跑,冒雨收货,衣服湿了干、干了湿。米易分公司数据员彭久鹏在工作中尽职尽责,勇挑重但。在8月收货高峰期间,他以公司为家,周而复始地下书、清点核对、分发,一遍又一遍。问他累不累,他只是腼腆地笑着说:“这就是我的工作。”
北川地处山区,路途崎岖遥远,公路因维护时常限行,给北川分公司发行工作带来诸多不便。针对今秋征订时间短、到货时间有所推迟的情况,8月初,北川分公司就要求全体员工切实做好防汛、防火等安全工作,各片区业务员、库管员加班加点收货、分发,做好送书到校人员、车辆、路线等计划。与此同时,联系客户做好送书到校、数据收集、收退调剂和收款等准备工作也迅速启动。
8月25日,北川分公司送书到校工作开始。10余辆汽车、20多人次、行程3500多公里,把首批4500多件教材教辅随着绵延崎岖的山路送到20多个乡镇的学校。
尽管2015年秋季教材教辅出版发行工作遇到前所未有的时间压力和工作困难,但文轩人始终牢记政治使命、社会责任、企业承诺,万众一心,迎难而上,通过创新业务方式、狠抓生产质量、提高工作效率、争抢发行速度,保证了“课前到书、人手一册”目标的圆满完成,再次以实际工作成效彰显了新华文轩作为国有大型出版文化企业的综合保障实力和专业教育服务能力,为四川省教育改革发展和教学组织工作提供了坚强的保障性支持。“课前到书,人手一册”是承诺,更是责任。会战4个多月,每一个文轩人都毫无怨言。新华文轩将进一步总结教材教辅出版发行工作经验,提升教育服务能力,为全省教育教学提供更优质、更高效、更全面、更便捷的服务。
■数字
2015年秋季,新华文轩共征订教材教辅12724万册,其中教材9285万册、省教育厅目录教辅3439万册。截至8月31日,教材教辅收货2048种、12713万册,其中教材1648种、9276万册,教辅400种、3437万册;已发货1988种、12692万册,其中教材1591种、9272万册,教辅397种、3420万册;教材课前到书率达到99.86%、教辅课前到书率99.45%(未到货教材约11万册,均为开学前夕的追加数)。
从6月19日起至7月16日,教材教辅的付印数量超过9000万册,占到本季总印数的62%。其中,单天最高峰下厂付印数量达到1443.6万册。
互联网+教育,助力服务升级
新华文轩新增互联网教材个人补订服务
[
8月26日,教育教学精选电商平台——优学易购在成都宣布正式上线。通过这个平台,家长和学生不仅能随时随地购买最适用的教育用品,更能够足不出户便解决因教材遗失、损坏、转校等导致的急迫需求。
没教材不用怕,网上补订方便每一个学生
教材是每一个学生的刚需品。然而每年,都有学生因为转学或者遗失、损坏了教材而影响学习进度。
在长期的教育服务中,新华文轩针对学生、家长个体对因课本遗失等特殊需求,一直采取开学后由学校统一补订、文轩门店上架供应等方式,较好地解决了学生、家长的特殊困难。
近两年,面对汹涌澎湃的互联网+浪潮,新华文轩主动出击,期望利用新技术条件为中小学生和家长提供更多更便捷的教材服务方式。经过调研,新华文轩以旗下家校共育平台“优课优信”APP为载体,将该平台上的“优学易购”教育用品精选商城作为面向学生和家长个人的线上教材补订服务通道,实行线下、线上双轨制教材补订服务,让学生和家长对教材补订的需求得到最大限度满足。
此次开通的互联网教材补订服务,就针对《四川省2015—2016学年义务教育教学用书目录》、《四川省2015—2016学年普通高中教学用书目录》相配套的小学、初中、高中全年级、全科目、全品种教材。学生、家长通过“优课优信—优学易购”平台即可进行互联网线上教材补订,操作方便快捷。
通过APP平台开设互联网教材补订服务,这在全国各省市教材发行单位中是一个创新之举,也受到了很多学校老师、学生和家长的欢迎。“必须给新华文轩点个赞,小学的时候还因为丢了书包回家被老妈揍了,现在再也不用担心把教材搞丢啦!”现就读于仁寿华兴中学的高同学听说这一消息兴奋地说。“互联网+教育必定是未来的主流发展方向,我们也很乐于看到新华文轩走出这创造性的一步。”金堂实验小学沈老师也对此行动持肯定看法。“在‘互联网+’、大数据、电商潮流蓬勃发展的今天,作为专业的教材发行服务单位,我们有责任主动利用新技术进一步扩展教育服务方式、提升服务水平。”新华文轩相关负责人说。
搭互联网+快车,首开教育业内移动社区服务先河
优学易购是新华文轩旗下家校共育平台优课优信按照“互联网+教育”模式而打造的教育电商平台,补订教材只是其最基本的一项功能。
在这个平台上,开设了教材、学习用品、能力培养、家长必备、学习安全、教育培训、旅行出行、放心食堂等8大板块业务,上线10余个商品类目的近百个国际品牌,每一个品类都是精挑细选,每一个产品100%均有品牌授权,让用户享受“臻品惠价,精选适用”的购物体验。此外,优学易购通过移动终端操作,可实现随时随地便捷购物。
在优学易购的背后,是拥有众多用户的优课优信。这个产品开展市场拓展一年多以来,积累了强大的用户资源,从而能够将用户充分导向优学易购电商平台。据悉,优课优信目前已经有超过百万家长和老师使用,整体使用量正在不断快速增长。
与此同时,优课优信囊括订阅号、说之苑、优信团队等社区圈子,聚集了众多教育专家、一线教师、家长达人。他们不仅为用户提供教育资讯及教育技巧等实用内容分享,还与用户交流互动,同时始终秉承着为用户提供更加全面、清晰的教育消费指导宗旨,帮助用户根据需求挑选适合自己的教育产品。这将助推形成“优课优信社区+优学易购电商”的教育电商格局,首开教育业内移动社区服务先河。
以强大用户群体作为支撑,通过大数据分析优课优信社区信息流或通过教育专家、一线老师,发掘用户需求,从而寻找相应的线下优质服务商,优学易购以此来帮助家长用户解决问题。优学易购这个“社区+电商”的自由生态圈拥有一张巨大的用户信息图谱,它能够清楚地知道每一个用户的关注点在哪里,并带来大量的电商流量转换。而优学易购则根据平台生态内多维度的用户数据积累向每一个用户展示最贴近其需求的教育产品及服务。因此一经注册登录后,整个平台显示的内容均是与用户需求及关注相关的信息与产品。
对此,优学易购负责人文建明表示,优学易购是基于对教育的理解,给用户带来最适合的产品和服务、最具性价比的价格,减少家长不必要的教育消费浪费。
新闻推荐
科技与人才交流的盛会——2015中国西部海外高新科技人才洽谈会回眸
□本报记者陈松9月25日,在海科会海外人才引进暨项目合作签约仪式上,四川大学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特聘研究员陈崇与高校签约。一年前,38岁的陈崇辞去在美国的高薪工作,举家回到成都,“学成报国的大...
眉山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眉山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