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洪燕母女近影。
□王丽霞特约通讯员 陶广汉 文/图
一个三级肢体残疾女孩,与病弱的母亲艰辛劳累3年,靠勤劳挣钱和省吃俭用,还清了多年欠下的16.5万元债款。母女俩诚实守信的行动,在乡邻中被传为佳话。
近日,笔者慕名来到眉山市东坡区复兴乡红五星村,专访了潘洪燕与母亲左秋容还债背后的故事。
顶梁柱倒下债主上门
在红五星村一处翠竹掩映的农家院里,笔者见到了这对纯朴坚强的母女。
潘洪燕说,自己3岁时,去爬一辆加重自行车玩耍,不慎随车摔倒在地,致使左脚骨折,造成三级肢残。潘洪燕说,作为独生残疾女儿,父亲在世时对她呵护有加,甚至连家里轻活都很少让她去做。自己大学毕业后被聘任为乡残联理事,有了一份稳定的工资收入。
2012年之后,母亲左秋容因病多次住院,不能干重活,但好在父亲潘建安为人诚实善良,吃苦耐劳,无论是做木材生意,还是搞家庭养殖,或是下田干活,料理家务,父亲样样拿手,成为家里的“顶梁柱”。一家的日子还算风平浪静。
可在2014年的一天,潘建安因身体不适到医院检查,被发现已是肝癌晚期,很快便离开了人世。晴天霹雳的打击,让母女俩悲痛欲绝。
而此刻,潘建安生前做生意建房的债主们纷纷拿着新旧欠债单据,一个接一个地找上潘家,向母女俩讨要潘建安生前欠下的债款,共涉及债主12个,总计欠债数额达16.5万元。
面对大山一样的债务,病弱的母女怎么偿还?
潘洪燕告诉笔者,因为家里一直是父亲当家,他所欠别人的那些债务,母女俩并不知晓多少。如果耍赖不认账,也就只能继续拖下去。可一想到这些欠债又都是债主们的血汗钱,也是由于他们信得过父亲才欠下的,因此,母女俩都说:“天经地义都该还。”
于是,母女俩向债主们承诺,“虽然现在家里确实困难,一时无能力来偿还,但请你们尽管放心,即使砸锅卖铁,我们也会把债还完。”
母女俩还债倾尽全力
承诺容易兑现难。左秋容介绍,因为她之前几次大病的手术和丈夫生前住院的开销,已经花光了家里所有积蓄。当时家里唯一能卖钱的只有圈舍里的30头净猪和4头母猪,即使全部卖光,加上女儿的工资收入,不吃不喝全部用于还债,也还差9万余元还债缺口。
好在家里有多年规模养殖经验和圈舍场地。于是,母女俩认定还清债务的唯一途径就是把猪养好。她们采取的做法就是将30头圈存净猪育肥再卖,4头母猪淘汰了两头,顺便用卖母猪款购回5头仔母猪,加上原存栏2头,使母猪饲养量达到7头,坚持自繁自养,逐渐扩大规模。
养猪卖钱和种6亩包产田的重担,主要靠母亲拖着病弱的身体“硬撑”。她每天早起晚睡,一直忙到深夜,除照顾存栏猪,还要到田间干农活。左秋容说:“从开始还债的那两三年,我没有上街赶过一次场,也没有到娘家走过一次亲,家庭里外忙得团团转,有时累得坐着就想睡,时常感觉身体不适,但一想到还债数额逐渐减少,苦点累点心头也感觉轻松。”
为了助妈妈一臂之力,潘洪燕除了白天去乡残联上班,早晚也都“泡”家里,喂猪、扫圈、洗衣、煮饭、下地干活,与妈妈一道起早贪黑,干着常人难以承受的家务和农活。潘洪燕说:“除了部分简单用于家庭生活日常的开销,挣的钱都用于还债了。这期间,我既没有买过一件像样的新衣服,也没有外出旅游过一次,更没有去考虑婚恋的事。”
“儿子生前欠的债,她们母女拼着命还。”潘洪燕70多岁的奶奶告诉笔者,她和老伴共育有4个子女,虽然与他们早已分家过日子,但看到儿媳为还债这样辛苦,她也和老伴一起上门来帮忙,一家三代没有一个闲人。
“2015年起市场生猪价格特别看好。”左秋容喜形于色,“那两三年养殖相当顺利,每年出栏生猪200多头,平均重量达到三百斤左右,均卖出了好价,确实赚了不少。”她说,有了利润收入,她们就按照欠债数额的大小和轻重缓急,坚持做到每卖一批猪,就还一笔债,有多少还多少。
就这样,到2018年春,母女俩彻底还清了潘建安生前所欠12个债主的16.5万元外债。“因为我11万元的数额最大,当初我找她们母女俩时,还以为这笔欠款很可能‘泡汤’。真没想到她们母女说话算数,最早就把钱还给我了。”饲料经销商黄某赞叹,“如此信守承诺的母女,让人佩服啊。”左秋容的亲哥哥说:“妹夫多年前借我的5000元修房款,我想还不还也没关系,没想到妹妹和侄女执意要把钱还给我。还说欠的账都该还,人就要讲信誉。”
如今,该母女俩已是无债一身轻,家庭经济条件逐渐好转。潘洪燕告诉笔者:“就在去年,家里装修了新房子,自己婚恋成了家,现在有了‘小宝宝’,另外还购买了小轿车,老公去成都务工补贴家用,全家日子一天天好起来。”
母女俩的事迹被传开后,当地许多人都称赞这对母女能干,更为其诚实守信的高尚行为所感动。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黄海波)日前,眉山市印发《眉山市工业企业应急临时周转资金使用管理办法》(以下简称《办法》),以促进眉山市工业经济...
眉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眉山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