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龙镇最边远的桂林村“醒狮大舞台”村民广场外景。
青龙镇区一铁路桥下的绿植微组团内鲜花盛开。
占地120亩的电器元器件生产厂商西金股份公司园林式厂区一角。
唐建超 聂仕权 本报记者 李成 李勇军 文/图
新区思维,天府速度。彭山区青龙镇一手抓城乡生活垃圾分类有效处理,一手抓全域优美人居环境规划和建设,目前已涌现出了一批干净有序优美的城区街巷、园区厂场、公区节点、镇区道路、河区堤岸、社区阵地、小区庭院和农区田园,今年上半年已投入400余万元。
青龙镇是全域纳入天府新区规划建设的第一镇,国家级彭山经济开发区布局在此。42.8平方公里山河,有城镇、乡村,有坝区、丘区,有铁路、公路、河道,有开发区、拆迁待建区、纯农区,有市民、农民、新青龙人和越来越多的流动人口,区域环境现状结构十分复杂。用青龙镇城乡环境治理办主任张学政的话来说,“青龙环境就是一个‘大杂烩\’”,环境治理难度不言而喻。
但是青龙镇早就是眉山市城乡环境综合治理的老典型之一,而且一直保持着稳定进取的态势。去年底以来,该镇在夯实城乡生活垃圾治理长效机制的同时,对标天府新区规划和标准,立足青龙实际和青龙特色,采取“大生态、微组团、多节点、全覆盖”的治理之策,快速启动全域优美人居环境建设工程,着力打造“八区”净化、绿化、亮化、生活化的大节点微组团式环境亮点。
6月16日,记者摄取了一组镜头跟大家分享。
镜头1
社区阵地微组团
村是承载资源、人口、产业、设施的第一主体。该镇首先抓住村级这一关键节点,统筹整合各级各类村级阵地建设项目资金,按照富有青龙文化特色的阵地建设规划,分期分批建设到位。
这一举措,不仅树起了村阵地“主心骨”形象,而且优美环境和便民配套设施给群众关注和参与环境治理起到了极大的示范引领和潜移默化作用。目前,该镇8村1社区阵地风貌和配套功能,都和桂林村一样优美、舒适。
公区节点微组团
镜头2
历史原因遗留的场镇死角飞地以及项目建设留下的边角空隙地,一度成为青龙场镇“最丑”的地方,部分地点往往成为卫生死角。如今,该镇把这些“边角余料”视为优美人居环境建设的宝贵空间资源,按照一地一策、专业设计,精心培育绿植微组团,并配套建设标准公厕、步道、小憩椅等便民公用设施。
目前这样的微组团在青龙镇区已建成20余处。
镜头3
园区厂场微组团
园区开发如火如荼,环境治理率先跟进。在彭山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大力支持下,130余家园区企业结合环保化生产行动,积极参与青龙镇人居环境提升工程。主动落实镇统一规定的“门前新五包”责任,新企业建园林式工厂,老工厂优化厂区环卫管理和绿化美化,在建工地打围作业、洒水降尘,如今已成为园区一种新风尚。该镇还与货运垃圾产生量大的青龙场火车站建立协同共治关系,正按协议推进解决火车站片区环境治理老大难问题。
【采访感言】 关键在领导,基础在群众,核心在机制
“环境美不美,先看领导的腿!”采访过程中,张学政的一句顺口溜让人记忆深刻。长期以来,青龙镇党委、政府坚持把环境治理放在全镇中心工作位置,善于把“绿水青山,青龙当先”的生态战略变为治理行动,书记、镇长、人大主席始终挺在前面、身先士卒,大事要事优先把脉拍板,重要场合总有一名镇上主要领导出面“扎场子”,千方百计给钱给人给政策。这种“领导气派”很值得那些环境治理老是推不动的乡镇深思。
正如6月13日在此调研的市城乡环境治理办负责人接受记者采访时所言:青龙环境现状结构十分复杂,但是青龙环境持续向好、越变越美,关键在领导,基础在群众,核心在机制。他们在持续抓好生活垃圾治理的基础上,纵深推进城乡环境综合治理,这种马不停蹄、创优争先的担当精神值得肯定;他们以群众满意舒适为出发点,因地制宜采取节点微组团方式实施全域人居环境整治提升行动,合纵连横充分调动镇内企业、居民力量投身建设,这些做法值得推广。
新闻推荐
如果您正在找高薪工作、网恋、无故受邀外地旅游。那么,请您千万千万,一定一定,要留心防范。2018年4月1日,“天津天狮有限公司...
彭山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彭山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