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乡(花桥)柑橘种植示范点。
创富
土地乡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我们村是全乡重点打造的柑橘种植示范点,发展前景可观。”7月17日,东坡区土地乡花桥村党支部书记杨友平说,目前全村592户农户中,有560余户种植水果,水果产业已成为村里的主导产业。
花桥村下辖5个村民小组,现有水果专业合作社1个、电商2个、家庭农场3个。从2015年开始,该村以晚熟柑橘种植为主,近年来更是引进新品种,目前,全村种植柑橘5126亩。去年,柑橘年产量达1960吨、产值1854万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6000元。
花桥村只是土地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以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全乡水果种植面积从2015年的6000亩发展到今天的3万亩,主要品种为爱媛38、春见、不知火和沃柑。去年,全乡柑橘产量1.6万吨、实现产值1.12亿元。
大力发展水果产业
激发乡村振兴新活力
2015年,全乡共有6000亩的果树,水果产业占比小、效益低,农民收入低。
如何扭转局面?土地乡大胆尝试,凭借土壤、天气、技术等有利因素,大力发展晚熟柑橘。以花桥村为例,2014年前,村上以种植玉米、小麦、油菜等传统农业为主,因该村与彭山区黄丰镇相邻,不少村民受其种植水果影响,逐步开始小范围种植柑橘。2014年—2017年,该村几乎家家户户都种植柑橘,这成为村民们的主要经济收入。
为推动花桥村水果品牌的做大做强,土地乡积极向上争取项目,全面加大花桥村基础设施建设力度,以解决产业发展用水难、运输难等问题;同时聘请农技员,以实地教学指导为主,不断提升当地果农的种植技术。
据杨友平介绍,今年,花桥村还以合作社为龙头,发挥合作社在农业补贴、保险、技术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吸引和鼓励种植户入社,将分散种植改为集中种植,规范种植技术和采摘标准,提升柑橘品质。目前,该村已建成5000亩晚熟柑橘示范基地。
“发展水果产业是全乡今后一段时期发展的重点。”土地乡党委书记吴静说,未来,将加大与商超对接,拓宽水果营销渠道;与相关旅游公司、网络媒体、电商平台等建立全面合作关系,将游客引进来、将产品卖出去,推动水果产业提质增效。
做优品牌
农旅融合打通奔富路
品牌农业是现代农业发展的有效载体,是引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产业升级的有效路径。
土地乡始终把大力发展晚熟柑橘等水果产业,作为加快都市型农业发展、增加农民收入的重要举措,充分发挥全乡农业政策优势、气候优势、地域优势和技术优势,使水果产业实现了又好又快发展。
“我们要围绕‘东坡文化传千年,一花一橘倾天下\’,着力打造‘眉州花桥\’品牌,将水果产业提质增效作为乡村振兴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实施品质提升、品牌建设、市场拓展三轮驱动战略。”吴静表示。
有了品牌的加持,土地乡区位优势明显,凭借成都三绕出口、岷东大道区位优势和天府新区重大机遇,该乡将大力发展标准示范园建设、家庭农场、果园采摘等生态农业旅游基地,解决当地群众本地就业,不断增加群众收入。
如今,土地乡产业旺起来了,农民富起来了,乡村也美起来了,走出了一条专属的水果创富之路。
【记者手记】
乡村振兴是解决我国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关键,而产业兴旺则是乡村振兴的“发动机”,推进乡村振兴的核心就是把农业做成有奔头的产业。
如何将农业做成有奔头的产业,土地乡花桥村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该乡因地制宜,充分利用土地、政策等优势,通过产业结构调整,大力发展水果产业,延伸产业链,有效推动了当地村民生活富裕的进程。
采访中,记者感受到土地乡在乡村振兴方面所做的努力和探索。该乡依托发展晚熟柑橘产业,不断提高产业引领作用,让农民真正受益,让水果成为当地百姓增收致富的“钱袋子”。
新闻推荐
本报讯(章洁熊晓红记者余毅)昨(20)日,记者从彭山区相关部门获悉,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央、省、市农村低保专项治理电视电话会议精神...
彭山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彭山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