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青神新闻 > 正文

守住一条根 让眉山“非遗”传承发扬

来源:眉山日报 2017-06-18 04:06   https://www.yybnet.net/
青神竹编引人关注。本报记者 张玉 摄钦斋泥塑技艺展示。本报记者 张玉 摄刘氏匾联传承人刘文豪。非遗传承人李长青为客人现场制作人像泥塑。

最大的困境——部分“非遗”难寻传承人

与许多“非遗”项目在“非遗节”上的热闹形成鲜明对照,不少“非遗”项目在现实中却面临“几近失传”的危机。代表性传承人,是“非遗”得以真正传承的关键所在。而传承人的多少,也可直接用来衡量一个“非遗”项目的濒危与否。当前,许多产生于农村的民间技艺,尤其是展演性的“非遗”项目严重缺乏平台,许多传承人另寻他业,不再靠此谋生。这类非遗,便面临着被历史“封存”的危险。

这一点,眉山市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黄丰草龙的传承人陈良全深有感触,今年61岁的陈良全制作和舞草龙三十多年,如今传承这项有着千年历史的“草根文化”,却觉得力不从心。

“现在大家都不愿意做草龙了。”陈良全说。“黄丰草龙”发源地——彭山区黄丰镇是著名的柑橘之乡,据统计,当地柑橘年产值可达2.6亿元,农民年人均收入1.5万元。“做草龙,一天工钱才几十块,但是摘一天柑橘,收入有两百块。相比之下,大家更愿意摘柑橘。”陈良全说。

现在,只有在节庆或者重大活动时,黄丰草龙会作为表演项目登台展示。表演团队,是陈良全靠着政府的支持,加之自己的人脉组织起来的。“如果我们再不整,黄丰镇就没有做草龙跟耍草龙的了。”陈良全说。

在陈良全心里还有一个计划,就是制作一条镶有鳞片的精美草龙,让每个人都能欣赏到黄丰草龙的精妙之处,使上百年历史的黄丰草龙能更好地传承下去。不过,由此及彼,陈良全对“非遗”有了一种担忧:“在许多地方,从事‘非遗\’的人员减少,老者离世,后继无人,很多‘非遗\’项目我们的子孙可能无法得见了。”

“确实,不止在眉山,‘非遗\’项目在许多地方都存在着传承难的问题。一方面多数‘非遗\’项目没有科学规划,大多数代表性传承人的年龄偏大,绝大多数处于50岁以上的年龄段,对自己的项目缺乏科学的传承规划意识,对技艺如何传承没有系统的安排。另一方面,受固有观念、学习周期长、技艺复杂繁琐、市场萎缩、可预见性收入低等问题影响,部分‘非遗\’传承后继乏人。”杨宇分析道。

如何在充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同时,发挥创新思维促进“非遗”的传承?眉山市正不断寻找新方法,探寻新路子。

走出困境 寻找传承新出路

“鱼鼓简板腰间挂,木鱼引琴手来拿;来到此地把缘化,特来点化众善家。”彭山区谢家镇和平街,87岁的竹琴老艺人夏福寿,偶尔还会坐在家门口,手扶鱼鼓,拈着简板唱着古老的唱词。

竹琴最初是古武阳人声鼎沸的老茶馆中说唱艺人所用,利用简板和鱼鼓的节拍,配上高亢顿挫的唱腔,唱出千年传奇事,深受大家喜爱。但竹琴一直以来是靠当地老一辈文艺爱好者进行传承,传承形式单一、缺乏新意,而且难以让现代人喜欢,以至于竹琴表演者越来越少,面临后继无人的困局,其传承受到巨大的挑战。

如何能够破解这一难题?眉山市相关部门开动脑筋,不断创新,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措施。

既然年龄大的不愿学,那从娃娃抓起如何?别具特色的唱词结合竹琴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是否更与时俱进?彭山区通过传统与现代相结合,找到了一条让竹琴表演重获新生的特色之路:2013年,通过“一校一品”计划,竹琴进入彭山二小。2014年,由该校28名小学生编排的少儿竹琴表演唱《我的家乡美》,在全国70多个节目中脱颖而出,获得金奖。如今,谢家竹琴、黄丰草龙、打莲萧等“非遗”项目逐渐走进彭山的中小学,逐渐推广开来。

“在保护和传承等重难点环节上有所创新和突破,才能让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之路走得更好。”眉山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杨宇介绍,非物质文化遗产作为一种活态文化,不能离开传承人而独立存在。近年来,眉山市“非遗”保护中心致力于为“非遗”项目传承人搭建平台,引导他们参加各种展示活动,让传承人开阔视野,加强学习交流,增强传承信心。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创新保护,对“非遗”传承人进行创新带徒授艺方式的引导,探索出竹琴“老中青”梯队传承、青神竹编千人培训等经验,让越来越多的“非遗”项目积极吸收更多人成为传承者,让祖先留给我们的文化遗产生生不息,永续发展。

“要让“非遗”得到更好的传承与保护,就要让其找到与当今社会的最佳结合点、切入点,让其融入生活。”眉山文化人士、“非遗”保护专家王晋川说,保护“非遗”的目的是更好地传承和发展,只有让其产生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才能吸引传承人,从而更好地保护“非遗”项目。

在这方面,眉山市的青神竹编就是一个很好的范例,青神竹编在传统设计的基础上,融入当代生活元素,不断研发制作出让广大消费者看得上、买得起、带得走、耐欣赏、可实用、能收藏、能升值的竹编工艺新品;同时,在产品的系列化生产上求突破,从形态上分为“平面竹编”和“立体竹编”两大类;从技艺上分低、中、高、精四个档次;从功能上分生产用品、生活用品、观赏品三大类,使传统的竹编工艺实现多样化、市场化。目前,青神竹编已经走向了国际,成为眉山出口创汇的重要产品。

“非遗”走进课堂、提高补贴经费、提供免税等优惠政策……所有的努力,无非是想让“非遗”不再留下遗憾,避免消逝。的确,在具体实施中,一些做法已见成效,但要真正实现活态保护与传承,仍需长期、细致的工作,让“非遗”融入当下,活在当下。

新闻推荐

打开一扇窗 让世界看见眉山“非遗”之美 本报记者 李幸 刘敏 文/图

《抬工魂》演出现场。6月10日,是我国首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金石雕刻、陶冶烧造、织染印绣、传统美术,木作编扎、手工制香、文房墨宝,再到舞蹈、戏剧、曲艺……这些你听说过的、接触过的、可能...

青神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青神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守住一条根 让眉山“非遗”传承发扬)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