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艰难的探秘之路。
翻山越岭、走遍荆棘,为我们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
4月22日,完成牛屁股山崖墓群的采访以后,此次的新晋“省保”探秘也跟着落下了帷幕。
牛屁股山崖墓群坐落在青神县汉阳镇新路村牛屁股山的半山腰。在这里,我们可以探知到两千多年前的墓葬制度和文化习俗,这是幸事。但毕竟是崖墓,是汉代流行于岷江流域的一种仿生人住宅、凿山为室的墓葬形式,也会让人心生畏惧。
翻阅相关文献,关于崖墓最早的记载就是《后汉书·冯衍崖墓传》里提到的“凿崖石以室兮,托高阳以养仙。”到唐宋时期,因其年代久远,时人不识,崖墓又被附会成了修仙炼丹的“神仙洞府”。南宋大诗人陆游指崖墓为“古得道之人藏丹之所”,这些给崖墓添了一丝幽秘的色彩,也给我们加了一分好奇。
当天,攀上山崖,看到墓室门额上雕刻的仿木结构宫殿式琉璃瓦图案、崖墓左右石壁雕饰的壁龛、以及墓室内的壁龛、灶台后,畏惧开始消散,取而代之的是对古人智慧和技艺的惊叹。除此之外,更多的是想从这些图案、浮雕中得知当时的生活习俗。
当地村民告诉我们,牛屁股山崖墓群前方300米处为岷江。站在岷江边上,与牛屁股山崖墓群隔江相望的是我们的国宝瑞峰崖墓群,它的墓葬形式,以及里面出土的文物,都成了考古人员和文物工作者研究东汉时期社会经济、文化艺术、宗教信仰、风俗民情等不可缺少的宝贵实物资料。
查阅资料,岷江是成都平原的最重要的流域之一,历史上,以都江堰为代表的灌溉工程造就了四川成都平原天府之国,也让地处成都平原腹地的眉山,饱受岷江的滋润,成为了天府之国重要的鱼米之乡。据史书记载,早在几千年前,蜀地的先民就围绕着岷江聚居起来。当时岷江一带的景象虽然已不可见,可我们却能从当时留下的场镇、码头、还有这些崖墓里去品读,去还原,去感知当时的繁华。
回顾此次的省保文物探秘之行,我们在“德利源”酒坊窖群里品味沉淀一百多年的酒香,在报本寺里欣赏宋元时期官家寺庙的建筑艺术,在弥陀寺感悟600余年的沧桑变迁,在三宝镇探知三江古建筑群的传说,在北平观遗址及摩崖造像了解唐朝时期的道教文化,在牛屁股山崖墓群回忆两千前的繁华,在虞允文墓追忆南宋民族英雄的事迹,在陈家碥和尚塔一睹文物风采,在文幼章故居、在大雅杨氏墓、在二龙庙大殿……收获了惊喜,收获了未知,也收获了感动。
最有幸的是,一路上能有各区县文物管理所老师和省保看护者同行。有了他们的解说,我们可以更好的品味文物,捕捉历史,从而完善自己对文物的认知,去探寻文物的精神本源。
感谢十年如一日在文物战线工作的考古人员和守护者,是他们翻山越岭、走遍荆棘,为我们揭开文物背后的故事与历史,还原文物的前世今生,也是他们教会我们欣赏文物之美,了解文物承载的历史文化,学会去保护和传承中华文化的精神内核。憧憬着有一天,我们都能学会和文物对话,学会用心感知它们身上的温度。
■本报记者 杜沁莲
新闻推荐
本报讯(余苗记者林琳)近日,青神县青城镇城东社区多次接到居民反映:中岩路与城东路交界处的一丛竹林旁,长期有人堆放各种建筑垃...
青神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青神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