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岷江之滨,东坡湖畔,有一颗明珠色彩斑斓,引人瞩目。
1997年8月26日,眉山地区行署正式挂牌成立。2000年12月,眉山撤地设市。20年春华秋实,20年砥砺奋进,20年不忘初心。眉山,从2002年起GDP连续14年保持两位数增长,2016增速全省第三,成功迈入“千亿俱乐部”;从最初没有一条高速公路和一级公路,到现在形成到区县、到成都的半小时经济圈;从农业打头阵到工业成为发展主引擎,三产结构不断优化;从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不足3000元到2016年这个数据增加11倍……
孕奇蓄秀当此地,郁然千载诗书城。从1500多年的历史中走来,踏着东坡文化浸润的足迹,在新眉山20岁生日之际,本报推出一组《写在眉山建区设市20周年之际》,让我们用层层脉络去解读这座活力之城、清明之城、文化之城、幸福之城、生态之城,敬请关注。
活力之城 加速崛起
——写在眉山建区设市20周年之际①
本报记者 李幸
20年,一个城市能走多远?
眉山书写了一张优异的答卷:交通从“闭塞不通”到“双高双港”;农业从传统到都市现代;工业从小变大,从大变优;从“成都平原南部小城”跃升到“国家园林城市”;从内陆盆地走向开放前沿……
20年来,眉山综合实力大幅提升。1997年至2016年,GDP年均增长11.6%,经济总量在2015年迈上千亿台阶,2016年达到了1117.23亿元。1997年,眉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仅为4.01亿元,2016年,眉山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突破90亿,年均增长16.9%。1997年,眉山人均GDP仅有3259元,2016年,人均GDP达到37227元,是1997年的11.4倍,年均增长11.9%。
20年来,眉山经济结构发生深刻变化。2016年,眉山第一产业、第二产业和第三产业增加值分别达到169.45亿元、620.45亿元、327.33亿元,是1997年的4.2倍、17.1倍和11.9倍。三次产业从“一二三”格局调整到“二三一”格局,产业结构从1997年的39:34.7:26.3变为2016年的15.2:55.5:29.3。民营经济挑起了发展大梁。
20年来,眉山需求动力日益强劲。投资需求、消费需求以及旅游产业保持积极向上的态势。1997年,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仅有24.75亿元,2016年,这项数据变成1163.55亿元;眉山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从1997年的32.69亿元变成2016年的438.07亿元;旅游人次与总收入从1997年的98.06万人次、2.78亿元增长为2016年的3746万人次、295.01亿元。
回眸眉山20年经济发展历程,那是一幅波澜壮阔的奋斗画卷,那是一曲荡气回肠的创业史诗!20年来,眉山人不辱使命,以“敢为人先”“开拓进取”的无畏气概,夺关隘、破难题,筚路蓝缕,一往无前,书写了前所未有的“眉山速度”“眉山经验”。
工业强势崛起 拉动发展引擎
从成都天府广场沿天府大道一路向南,车行不到30分钟便到了国家级天府新区南大门——天府新区仁寿视高经济开发区。世界500强企业——中建钢构西部制造基地便坐落在这里。2014年,中建钢构拒绝了许多城市零地价的“橄榄枝”,最终选择落户视高园区,其负责人给出的理由是:“我们看中开发区巨大的投资潜力和后发优势。”
天府新区的金字招牌,无缝对接成都的区位优势,开放宽松的投资环境……许多像中建钢构一样的企业来到视高园区如沐春风,而好项目和优质企业的到来,也让园区集群优势逐步显现,产城一体逐步形成,产城一体的形成,又成为眉山招商引资,工业发展的强大磁场……
这样的循环,如今在眉山全市12个重点工业园区显现。然而时间回到二十年前,眉山建区之初,工业底子薄,产业结构差,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低端陶瓷、水泥、造纸等高能耗、低产出企业占比高达50%。
2006年,眉山市委、市政府将工业强市确定为眉山发展的第一战略,加强工业工作领导,完善工业发展机制,培养工业干部队伍,营造工业发展环境,举全市之力强力推进工业强市。10年多来,围绕“催生一批、引进一批、壮大一批、做强一批”的总体发展思路,眉山不断加大科技创新、项目建设、招商引资、企业管理、服务体系建设等工作力度,全市工业企业发展速度加快,呈现出蓬勃向上的新局面。2016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达1549.9亿元,是1996年的17.8倍。全市603户规上企业户均产值2.6亿,是建区设市之初的近10倍,陶瓷、水泥、造纸等高能耗、低产出等产业逐渐被淘汰,取而代之的是农产品深加工、化工、机械装备、建材四大传统优势产业和高端设备、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生物医药四大新兴优势产业。
作为一个缺少资源,缺乏本土优势企业的城市,产业发展则是需要拿一个个优质项目来支撑的。始终具有发展紧迫感的眉山,一直把招商引资作为全市“一号工程”和“一把手工程”。2011年,在招商机制的建立中,眉山结合自身资源、区位优势及市场特点,整理出一套整体联动的“眉山模式”。这个模式叫“376”战略,即实现由量向质、由项目招商向产业招商、由一般化招商向专业化招商的三大转变;形成精细化工、新能源、新材料、电子信息、机械制造、农副产品精深加工、现代服务业七大产业;坚持以企招商、园区招商、驻外招商、一把手招商、节会招商、全员招商的六大方式。
项目带动,产业集群。潜移默化中,过去单一分散的产业逐渐向中心地带靠拢,园区有产无城的格局被打破,产城一体逐步形成……一切,又是工业发展的一个良性循环。
农业形成特色 稳住经济“定盘星”
“经济作物规模小,产量低,种植分散,品种老化,管理粗放,名优产品不多,产业化程度低,生产基础条件差,抗灾能力弱,效益低而不稳。”这是1997年眉山农业经济作物种植的状况。
为此,眉山各级党委政府提出“稳粮调结构,增收奔小康”的生产方针,大规模调整种植业结构,在确保粮食安全前提下,发展经济作物,促进农民增收。
1997年起,眉山加快实施农业项目。通过历年的川中农业、商品粮基地建设、优质粮食产业工程、植保工程、种子工程、沼气工程等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带动全市中低产田土改造100万亩,整治农田排灌渠系,完善农作物病虫防治体系,扩大优质良种生产推广,农业基础设施得到极大改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
2011年,眉山市委、市政府作出了“发展都市近郊型现代农业”的重大战略部署,在全市高标准规划建设“两城三园”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坚持“全域产业化、全域生态化、全域景区化”思路,引领发展生产生活生态、宜居宜业宜游、一二三产相融的都市现代农业。通过近五年的集中集约发展,中国泡菜城、中国竹艺城、岷江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四川省现代粮食产业仁寿示范园区、天府花海观光农业园区等“两城三园”各具特色,已成为全市现代农业发展的示范和亮点。在这期间,眉山建成全省最大的泡菜、奶源、枇杷、椪柑、葡萄、白茶、不知火、蔺草、泽泻等九大基地。成功创建泡菜、枇杷、不知火、桔橙、优质稻米、竹编、椪柑、清见、藤椒、脐橙10个“中国特色农副产品之乡”。培育了东坡泡菜、彭山葡萄、仁寿枇杷、洪雅茶叶、丹棱不知火、青神椪柑等一大批具有代表性的产品品牌。其中,东坡泡菜产值破150亿元。如今,眉山集合区域内优质、生态、安全的特色产品,打造“东坡味道”千亿产业,规划建设“东坡味道美食城”和“中国樱花城”,让特色农产品摆上全国餐桌,走进千家万户,走向世界各地,致富农民、壮大企业,实现共赢。
农业形成特色,各农业园区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打造农业发展和深化农村改革的“试验田”和“先行区”。过去五年,眉山市深化农村改革,放活土地经营权,通过整合包装流转土地,通过农村产权交易服务中心公开挂牌流转;采取行政引导与市场运作相结合的方法,坚守农村基本土地制度不突破和金融风险整体可控“两条底线”。眉山这样的农改模式已在全省复制推广。
三产上档升级 提升幸福指数
“五年前,外地朋友来眉山,城区里可供娱乐的地方很少。现在,15分钟生活购物服务圈、风格各异的特色商业街、种类齐全的新型专业市场、国际知名品牌的相继入驻、量贩式歌城、IMAX电影院等,吃喝玩乐资源越来越多。和朋友一起去新开的西餐厅尝尝特色牛排,在新的一站式购物中心里采购来自四面八方,甚至漂洋过海的‘洋食品\’,有时间就去洪雅瓦屋山避暑,去彭山采摘葡萄……流行杂志上的现代生活,已经从理想照进了现实。”肖薇说,这五年,眉山三产变化,不仅让她生活的幸福感提升,也让她招待朋友,有了更多“底气”。
的确,在三大产业中,第三产业占比是衡量一个国家、一座城市发展水平和发达程度的重要标志。它是城市居民幸福指数的测试剂,更是城市活力的“晴雨表”。
20年来,眉山市三产投资规模、占比不断加大。2016年,全市服务业完成投资698.75亿元,比1997年增长66.2倍,服务业投资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的60%,比1997年提高18个百分点,第三产业投资成为全市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重要支撑。
20年来,眉山市旅游目的地建设顺利推进。全市以东坡文化为核心,绿色生态为基础,景区景点为重点,发展文化旅游、度假休闲、乡村旅游,实现从过境游到目的地游,从观光旅游到休闲度假旅游的华丽转身。
20年来,眉山市房地产业健康成长,稳步发展。这20年,眉山见证了中国房地产从起步、发展到反复调控的过程。全市房地产也从粗放式过渡到精细化发展。2016年,全市房地产完成增加值28.1亿元,比1997年增长8.2倍,房地产投资占全社会投资比重从1997年的2.8%上升到2016年的16.7%。
20年来,眉山市交通运输体系完善,服务保障能力提升。全市初步形成了以成雅高速、遂资眉高速、国道315线为“三横”,国道245线、成乐高速、成自泸赤高速、乐雅高速、国道213线为“五纵”的“三横五纵”高等级公路主骨架网。农村公路、农村客运“从无到有”,打通了基层运输的毛细血管,成绵乐高铁等建成,更是让眉山实现市到县半小时、到成都半小时、到双流国际机场半小时、到乐山大件码头半小时的“半小时眉山、半小时成都”交通圈。
20年来,眉山市新兴产业快速崛起,便捷服务能力有所提升。2016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364亿元,建成了一批电子商务进农村示范县,引入苏宁易购、当当网、亚马逊等知名电商龙头。全市金融环境不断改善,信息通信业创新高速发展。
随着“十三五”的到来,全市将坚持重点发展文化旅游、电子商务、现代物流、康养服务、科教服务五大先导型服务业,培育发展四大新兴服务业,提升发展三大基础服务业,实现服务业发展的“三轮驱动”。
新闻推荐
八月,仁寿迎来裘山山、张新颖、嘠玛单增、那酝等文学大师的采风活动。因为有媒体刚刚来仁寿采访了非遗项目“抬工号子”,所以第二天的采风活动就安排了黑龙滩分水码头看抬工号子表演。一大早,我们坐...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