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 (潘建勇记者 常坚)“我们村没有可靠水源,常年干旱,又是一个仅靠农作物种植的纯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只有通过柴油机到沟底去抽。今年,政府要在我们村新建机电提灌站,全体村民十分欢迎,有几户村民已经计划发展水果种植了。”近日,仁寿县宝飞镇永固村党支部书记周碧英拉着前来规划新建机电提灌站技术人员的手激动地说,“提灌站建好后,不仅可以满足当地320户村民的正常生活用水,同时也确保了该村1100多亩土地生产特别是果树的用水。”
像永固村一样,到2020年仁寿县绝大部分高台地区都将享受到机电提灌站带来的益处。
据了解,虽然该县农机部门每年都要组织资金和技术人员,对提灌站进行维修改造,但由于七成以上的机电提灌站建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部分机电提灌站存在带“病”运行或无法运行的现象。加之,近年来该县不少外出人员回乡通过流转土地、规模化发展现代农业和产业结构的调整,省时省力的高效供水方式成为他们的迫切需要。
面对机电提灌站不足和乏力的现状,为解决无法自流区域和高台地区大面积灌溉问题,仁寿县委、县政府将提灌站建设纳入了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组织相关部门深入60个乡镇对提灌站建设进行了一次彻底普查,将提灌站维护和建设纳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要内容,按照有可靠的水源、较大的灌面、村社积极性高的要求,科学制定建设规划,最大限度地降低建设成本和使用成本,发挥提灌站建设作用。制定政策加大提灌站建设投入力度,采取国家、集体、农民一起上,多方筹措资金共建提灌站的思路,在争取上级补助资金的同时,县财政由过去的每年预算安排120万元,从今年开始增加到600万元,连续四年共投入2400万元用于提灌站建设和维护。
“今年,我们首先在贫困村和产业结构调整好的村新建35座,改造维修120座;到2020年,全县将新建158座提灌站,维修改造402座提灌站,新增灌溉面积37万多亩,届时,全县农业将实现‘全域机电提灌\’。”仁寿县农机局局长唐建彬介绍说,“提灌站建与不建,怎么建,谁来建,我们推行群众全过程参与模式,由群众说了算,通过民主决议,实行民建民管的建设机制,改变过去政府为主体的直接建设模式,充分发挥群众的主体作用。”
在提灌站建设过程中,仁寿县打破了过去“社社建站”的传统模式,实行“跨社、跨村、跨乡”统一规划,按照“饮灌结合、水旱结合”的原则,以低耗高效为前提,以四季有水提为发展方向,利用当地的河流和水库水源,达到科学规划、合理布局、水源可靠、灌面适度。
新建提灌站按照“谁积极,支持谁”和“两尊重”的原则,积极向贫困村倾斜或集中,向产业结构调整好的,业主筹资积极性高的,提灌站损坏特别严重,不能及时修复就无法正常运行和灌面大、影响面宽、关系多数群众民生的倾斜。为修建管护好提灌站,县农机局聘请有设计资质的专业公司对新建和技改提灌站进行勘察设计。县农机局会同财政局、审计局等部门对提灌站建设项目进行竣工验收,经验收合格后才能交付使用,并将提灌站建设纳入计算机实行数据化管理。
“一旦提灌能力跟上,原本很多缺水区域的单一水稻种植就能升级到粮经复合种植,很多渠系建设也将跟上。”唐建彬介绍,作为丘区的仁寿,水稻收割后,村民为了保住来年育秧、栽秧用水,田间便不再种植其他作物,如今解决了提灌问题,村民就可在水稻收割后种植其他作物。
新闻推荐
本报讯(宋平记者杜沁莲)为推动“两学一做”暨“初心”教育有形有效地开展,今年以来,始建镇以“感恩奋进不忘初心永远跟党走”为主题开展党课教育、文艺汇演、演讲比赛系列活动。开展以“感恩奋进不忘...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