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绪洲(左)和工作人员一起审计账目。
特约通讯员 潘建勇 本报记者 杜沁莲 文/图
从一名审计工作的“门外汉”到具有较高水准的行业专家,再到拖着病体坚持工作在一线的审计“老人”,他一路走来的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对审计事业的热爱,对党和人民赋予其使命的坚贞。他就是仁寿县审计局的一名普通干部——廖绪洲。
“他不是审计专业出身,但他在进入县审计局后,依靠对事业的一腔热忱和强烈的责任意识,坚持向书本学习,向同行学习,不断积累审计业务知识和审计工作经验。现在的他,不仅是我们这里首屈一指的专家,更是大家工作的动力和标杆。”近日,廖绪洲的同事说,在仁寿县审计局,只要提起廖绪洲,大家都对他充满了崇敬。
多年来,一直保持的学习习惯和钻研精神,让廖绪洲对审计方面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条令领会透彻、运用娴熟。为了提高工作效率,他开始提炼,并逐渐积累了一套规范、细致的工作方法,用以指导自己在各项审计业务的工作开展。
20年来,廖绪洲先后在该局的多个股室、多个岗位工作,无论身处何职何岗,他都不忘以对党和人民高度负责、对审计事业高度负责的初心,对审计业务潜心钻研,砥砺前行,为审计工作建言献策。
在他的建议下,仁寿县审计局经仁寿县委、县政府批准,专门成立了法制股,从此,开启了县级审计机关审计工作法制化、规范化之大门。
而此时廖绪洲却主动向该局党组递交了办公室主任的辞职报告,要求调到新成立的法制股做一名普通工作人员。“年轻人思维活,吸收新事物的能力强,所以要多给他们一些机会,让他们站在更高的平台上,去探索和钻研全新的审计法制工作。”廖绪洲说。
在廖绪洲的带动下,法制股全体同志齐心协力,推动了仁寿县审计法制化、规范化建设的发展,至今该局工作在市内都一直保持着领先。
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长期高强度的工作,廖绪洲的身体状况越来越差,他在坚持工作的同时还要克服多种疾病带来的痛苦。
2011年,廖绪洲因严重的冠心病入院做了冠脉搭桥手术,按照他的年纪和病情完全可以长期休养,从繁重的工作中解脱出来。但是他刚刚复原就回到单位开展工作,让领导和同事们在深深的敬佩之余也感到隐隐的不安。就是在这种身体情况下,他主持编制完成了该局机关制度手册,为全面提升机关效能、提高工作效率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进入2017年,廖绪洲58岁了,但是他仍然执着地战斗在审计一线。今年以来,仁寿县审计工作面临“新形势”“新要求”,审计任务十分繁重,审计部门的工作压力也十分巨大。看到这些,廖绪洲坐不住了,主动向该局领导要求到审计一线担任几个重大项目的主审。
“我们怕他的身体吃不消没有答应,没想到他却急了,强烈要求在退休前站好最后一班岗。”该局局长袁兵说,大家都被廖绪洲对工作的热爱和执着打动了,只好同意了他的要求。
廖绪洲在工作方面对自己的要求几近苛刻,而在生活上却坚守清贫,从不计较个人名利得失。廖绪洲的妻子没有工作,两个人的生活全部依靠他并不丰厚的工资,平时还可以支撑,但是在廖绪洲患病手术后,生活状况一下子拮据起来。虽有医保,但是个人支付的诊疗费用几乎花光了家庭的积蓄,长期服用各类药物的费用成为家庭最大的开销。该局领导了解到这种情况,通过各种方式、多种途径想对廖绪洲进行帮扶,都被他婉言谢绝。该局将廖绪洲列入困难职工名录准备提供长期的生活补助,他得知后坚持将自己从名单上取消。“我和真正困难的家庭比起来好了不知多少,我的工资已经足够我的家庭开销了。”廖绪洲说。
审计是经济领域最高层次的监督,极个别的不法者总是千方百计躲避审计这一双犀利的慧眼,试图蒙混过关,都被廖绪洲拒绝了。“如果我接受了这些,那还有人信任审计部门的公信力吗?”平实的话语,折射出廖绪洲坚定的理想信念和有力的担当精神。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眉山讯(潘建勇记者常坚)“我们村没有可靠水源,常年干旱,又是一个仅靠农作物种植的纯农业村,长期以来,村民的生产生活用水只有通过柴油机到沟底去抽。今年,政府要在我们村新建机电提灌站,全...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