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每走到仁寿县城北新城那一片,我总会有一种身处大都市的感觉,林立的高楼和连片的公园串起了一幅安居乐业的美好蓝图,川流不息的车辆迎来送往着不同的面孔。对很多人来说,城市的公园就是早春的纸鸢、炎夏的树荫、金秋的落叶和寒冬的白雪,一年四季,景色各异,它静静躺在城市一角,承载了市民的欢乐生活。而我的记忆里,县城最初的公园,依然历历在目。
20年前,我家还在纺织街,那时候的纺织街俨然是棉纺厂的家属区,街上没有车来车往,偶尔飞驰过的老式自行车铃声清脆。放学后,孩子们总是扎堆玩耍,等着家长大声喊“吃饭”时,才依依不舍地各自回家。那时候的街心花园还是一座山,有一个通俗的名字叫“桃儿山”,是所有街上孩子的乐园,烤红薯、捉迷藏、爬山……少年的精力似乎过分旺盛。后来,山被推平,条条大道四通八达,新建的街心花园成了“广场舞”的胜地,深夜里不灭的路灯照耀着外地游子归家的路。
15年前,开始上初中,早已走出了曾经的一亩三分地范围。到过最远的公园是老北街的人民公园,毗邻医院,人流量十分密集。经常和同学们一起在夜晚逗留在公园附近,听年长的学姐们讲鬼故事,又害怕又兴奋。春游的时候,学校还会组织去飞泉山,米粒都不曾煮熟的野炊成了后来同学会津津乐道的谈资。
10年前,早已修建成熟的天梯成了我和朋友们最爱去的地方。中学时的每一次归宿假、每一次考试后、每一个值得纪念的聚会,似乎都与天梯有关。半山腰看上去陈旧的碰碰车、沿途千篇一律的“套圈圈”游戏、渠道周围迎风招展的柳枝……都曾经见证过一路的欢声笑语。直到现在,有时候深夜都会兴起,前去爬一爬无人的天梯,在顶上俯瞰县城夜景。
5年前,在外求学,回家的次数越来越少,回家的时间也越来越短,短暂的停歇每次都是匆匆一瞥,在来不及看清楚城市的变化过程中,城市却早已大变样。
如今,在经济“快”发展与生活“慢”节奏兼容的仁寿,风格不同的公园遍布在县城各个角落,再也没有仅仅一处“打挤”的情况。飞泉公园与天仁公园交相辉映,构成了县城两大山体景观,从山脚直上山顶,场面恢宏,气势磅礴,站在山顶向下看,仁寿县城美景一览无余,不少摄影爱好者晚上总是拿着三脚架,前去记录着家乡的夜色;响水六坊景区内景观体系丰富多彩,漫步园中,令人神清气爽;中央水体公园流水潺潺,层次分明的阶梯伴随着绿草茵茵和花香四溢,夏季夜晚的音乐喷泉前总是围满了活泼的孩子,等着被水花浇湿头发;城市湿地公园蜿蜒在黄金口岸,水塘波光粼粼,两岸花树缤纷,花鸟鱼虫低吟浅唱,随处可见一身运动装备的市民,为安静的风光带去了灵动的气息。
“她在漆黑的路上一直走一直走,想要走到远方忘记这忧愁。他在夜里的广场一杯酒两杯酒,身边只有一只流浪的小狗……”漫步在夜色中的公园,每一首歌仿佛都更加动听。
思绪不止,脚步不止。
新闻推荐
“巾帼标兵”颁奖仪式。“草根妈妈养孩子”活动现场。仁和家风讲堂。亲子读书会现场。小朋友制作的家风家教手抄报。今年以来,仁寿县妇联通过树立仁和家风品牌,扎实开展“1+4”工程,让重视家风家教...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