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丽的石家。(资料图片)
桃子丰收。
丰富的文化活动。(资料图片)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日前,在四川省委农工委公示的一份名单中,仁寿县文宫镇石家社区赫然在2017四川百强名村之列。
石家社区以水果和乡村旅游为支柱产业,全村有水果种植面积3850亩,是“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和四川省绿化模范村,户均水果种植面积7亩以上,2016年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8664元;该社区每年都举办“桃花文化旅游节”等节庆活动,发展旅游经济,年均接待游客26万余人次。漫山的枇杷树与桃树交相辉映,青山绿水间炫美的自然风光犹如陶渊明笔下的“世外桃源”。
“强”产业发展
群众增收有保障
9月1日,天空下着蒙蒙细雨,石家社区5组的水果种植大户杜云章打着伞来到果园,察看果树生长情况。“现在是农闲,正好放松一下,准备去外地学习先进的水果种植经验。”在回家的路上,杜云章告诉记者,他一共承包了60亩地,年收入有25万元左右,吃穿不愁,生活越来越滋润。
“我们社区是每家每户有土地、有产业,规模种植大户共有11家,其中最多的一户承包了300余亩土地。”石家社区党支部副书记杜鹏介绍说,通过土地流转,种植大户可以带动周边群众共同致富,农忙时还会请社区居民帮工,并支付相应的劳务费。
穷则思变。石家社区位于龙泉山脉二峨山南麓,曾经是典型的旱山村、贫困村。面对困境,社区干部群众团结一致,坚信勤劳致富,拒绝“等靠要”,依托水果产业在全县率先发展乡村旅游,每年都举办“三月桃花节”、“五月枇杷节”、“七月品桃节”、“羊肉美食节”。如今,旅游经济如火如荼的发展,让该社区年均旅游收入达到了2000余万元,并被评为四川省乡村旅游示范村。
2013年,该社区学习新理念,探索新模式,率先在全市试点农村产权改革,成立全省首家现代农业观光旅游专业合作社。采取“合作社+公司+农户”的合作模式,通过盘活9.3万平方米闲置农房、院坝和6000多亩果园和荒山荒坡,引进飞天现代农业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亿元,发展升级版乡村旅游,壮大集体经济,并多渠道为社区居民创造就业机会,让社区居民实现增收致富。
“强”精神文明
活动丰富居民乐
每到晴天的傍晚,在社区公共服务中心的空地上,伴随着动听的音乐,不少居民跳起了“坝坝舞”。夏爱英是“坝坝舞”领舞老师之一,为了让居民学会更多种类的舞蹈,她不仅前往邻村观摩学习,还自己在网上下载视频,挑选合适的动作,加以调整后再教给居民。
为了丰富社区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2012年,该社区建成了占地1200平方米的集文化活动、图书阅览、卫生计生、农家书屋、治安调解、便民服务等多功能于一体的“6+1”社区公共服务中心,使用率达100%,坝坝舞、阅读班、假日学校、手工编织组、党群集中活动日等活动全年不间断开展。舞蹈文艺队编排健康向上的节目,在重大节会期间,开展各项文化活动;标准化农家书屋定时免费开放,为群众提供精神食粮;广场添置了健身器材,综合办公大楼内设置了棋牌室,为群众提供健身、娱乐、休闲、纳凉的好去处。
社区党支部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成立四支队伍,广泛服务群众。开展“孝心敬老”、“好儿女”、“好婆媳”、“好夫妻”、“守法人家”、“清洁人家”、“致富人家”、“优秀党员”、“见义勇为”等评选活动,每年组织邀请60岁以上老人参加“坝坝宴”,营造积极向上的生活氛围,传递正能量。设立社区光荣榜,大力宣传好家庭、好人好事,弘扬诚实守信的美德。社区广播、远教站每周定期播放卫生知识节目,宣传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充分利用居民大会、坝坝会等机会,开展普法教育活动,积极引导居民自觉做到学法、懂法、用法、守法。2015年,该社区被评为“四川省法制示范村”。
“强”村容村貌
生活环境大变样
如今,石家社区居民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就是“家乡变美了”。的确,眼下的石家社区,“生态宜居”成了其代名词。从远处望去,这里的乡村景致让人眼前一亮,干净整洁的村容,绿树掩映,一幢幢小洋房点缀其间,庭院宽敞;四周群山环抱,满眼皆是绿色,宽阔整洁的水泥路从村中穿过,串户路贯通全村,石桥、小溪、古道……不经意间就能勾起内心那抹乡愁。
该社区在大力推进一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倡导“勤、学、洁、正、德、志”六字公约,培养居民好习惯,弘扬正能量,营造蓬勃向上的村情风貌,社区也因此成功创建为国家级文明社区、省级“四好村”。
以新农村建设为契机,社区统一规划,合理布局,社区面貌焕然一新,具有鲜明的地域特点。水利、通讯、电力、医疗、环卫等基础设施完备;硬化道路20多公里,实现户户通水泥路;目前全社区基本实现了“六个一”,即每个农户建有一座新楼房、一个经济园、一口沼气池、一口蓄水池、一眼卫生井、一条硬化连户路。
近年来,该社区投入资金800多万元整治环境,推进改水、改厨、改厕、改庭院等工作,垃圾及时清运处理,做到日产日清,环境整洁优美;水质均符合饮用水卫生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到100%,其中高标准卫生厕所普及率达21%。完善的基础设施和长效管理,有效保护了当地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
新闻推荐
仁寿:“部门+乡镇+专合社” 推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联合收割机田间进行收割。颗粒归仓。9月,仁寿水稻的秋收工作进入尾声,全县61万亩稻田已有80%完成收割。今年,在县农机局、各乡镇、农机专合社的协调合作下,大小农机逐渐取代传统“庄稼把式”,成为稻农...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