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菊芬与群众交流。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仁寿县委群众工作部部长吴菊芬在2017年4月底被国家信访局评为全国“最美信访干部”。仁寿县有162万人口,是四川人口大县,各类历史遗留问题较多。在信访岗位工作13年来,吴菊芬热情接待每一名信访群众,被群众亲切称为“吴满意”。
多年来,她把满意留给群众,把亏欠留给家人;把实惠留给百姓,把辛苦留给自己;把奉献留给事业,把牺牲留给青春。
10月12日,走进仁寿县委群工部,只见来访登记窗口与成年人的胸口一般高,上访群众立在窗口前面简单登记一下,就能步入旁边的信访接待室,坐在椅子上喝杯热茶,与信访干部面对面交谈,反映诉求。
早上8点半不到,吴菊芬已经来到了办公室,准备开始一天的工作。由于信访工作的特殊性,不能怠慢了任何时间来访的群众,加班已经成为“家常便饭”,吴菊芬早已不记得上一次休假是多久了。
“我把群众当亲人,群众就把我当家人。”吴菊芬说,她出生在仁寿农村,两岁半母亲去世,父亲常年在外打工,大多数的村民家里,她都去吃过饭。在乡镇工作的21年里,她力所能及资助了2名困难孩子上学。目前一个孩子已参加工作,一个孩子正在读研究生,孩子们都亲切地叫她“吴妈妈”。艰辛的成长历程、长期的基层经历和割舍不断的血脉亲情,让她觉得,群众就是她的亲人。正是源于这份朴素的感情,每当群众有困难找到她,无论份内份外,她都竭尽全力想方设法为他们解决。
2004年从事信访工作后,在接访第一线,面对群众的诉求,她总是热情接待,苦口婆心,不厌其烦地讲解党的方针政策和法律法规,细心疏导信访群众情绪,尽心解决群众的合理诉求。“我时刻告诫自己,群众有意见,说明我们工作没做好。”吴菊芬认为,信访群众只要有1%的合理诉求,信访干部就要尽100%的努力去办。
2012年冬天,一位高位截肢、手指断裂的信访人向吴菊芬诉说了他的痛苦经历。1988年,22岁的董某在西藏阿里地区一煤矿打工,为救援遭遇雪灾的工友,冻坏了手脚,致终身残疾。但董某原打工的煤矿早就破产,相关人员早已不知去向,到哪里找人赔偿?20多年里,漫漫的信访路上花光了他的所有积蓄,回到仁寿后,原本的家已经不在,房屋已经破烂不堪。
“你放心,事情虽然没发生在仁寿,但仁寿不会撒手不管,即使得不到赔偿,我也想办法让你的日子好起来。”向董某许下承诺的那一刻,吴菊芬深知责任的重大。她先后3次与县住建部门和乡镇衔接,最终争取到补助资金,为董某建起了一座砖瓦房;经与县残联衔接,同意定期免费为其安装、更换假肢。吴菊芬还与畜牧部门协商,请养殖专家定期为他提供养殖防疫技术,帮助他养羊。经过一系列的帮助,董某感受到了信访干部说话算话、一帮到底的决心和行动,感受到了党和政府的温暖和真切关怀。现在董某已成为当地的养殖和种植能手,他逢人就说,“吴大姐就是我的亲姐姐,要不是她的帮助,我不可能有现在的好日子,多半还在上访路上奔波呢。”
“时刻牢记自己是农家子弟,是一名共产党员,群众就是我的亲人,群众的事就是家事,群众满意是我最大的追求。”风雨路上,吴菊芬的初心承诺,不仅张贴在“组仁驿站”的橱窗中,更是铭记在她的心中。
新闻推荐
“双节”黄金周 仁寿县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 段启建 陈智英 本报记者 郭侨
游客乡村游。(资料图片)国庆中秋“双节”假期结束,记者从仁寿县旅游局获悉,截至10月8日,该县“双节”共接待游客44.71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2.34亿元,同比增长17.86%和21.2%。游客出行呈现出上升趋势,主要...
仁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仁寿县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