贫困户代表为联系帮扶单位送上锦旗。
市纪委干部探望慰问黑龙滩镇大田村残疾贫困户。
“多亏了你们的帮扶,我们贫困户的日子才越过越好!”近日,75岁的仁寿县凤陵乡文兴村的贫困户代表夏维春,在乡、村干部的陪同下,将一面锦旗送到了中国人民银行眉山市中心支行(以下简称“眉中支行”),感谢该行给予文兴村的帮助。
自建立联系以来,眉中支行积极为文兴村脱贫摘帽出谋出力,不仅为贫困户分别规划致富项目,还在村里建起了群众党员活动中心。当了解到文兴村处于黑龙滩灌区外,600余亩爱媛果树难以灌溉的情况后,该行又投资新建了10余口蓄水池、修缮了8口堰塘。今年县上为文兴村规划新建了机电提灌站,输水管渠也是由该行帮助建设。据悉,接下来,该行还将与文兴村党支部一起建设40余亩的党员共建林,种植“大雅一号”果树,帮助该村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
眉中支行联系帮扶文兴村,是眉山、仁寿市县两级联动共同发力助推脱贫攻坚工作的一个缩影。市委在准确研判市情的基础上,提出了提前3年率先完成减贫任务的目标,要实现这一目标,仁寿县是关键中的关键。尽管贫困程度深、量大面广和返贫压力大,仁寿县体现出敢于担当、勇于作为、甘于奉献的精神,在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强化与市级部门联动合作,下足“绣花”功夫,围绕“两不愁、三保障”和“四个好”目标,在精准施策上出实招,在精准推进上下实功,在精准落地上见实效,用辛勤汗水绣出一朵朵幸福美丽的脱贫之花。
“市县联动、联系帮扶是脱贫攻坚这场硬仗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而这股力量绝不仅限于送物资,更为重要的是送技术、送项目。”仁寿县扶贫移民局副局长辜旭丹说,有了技术与项目,贫困户才能树立起脱贫致富的信心与决心,才能变“以贫为荣”的“等靠要”为“以勤为荣”的“争摘帽”。
扶贫先扶志,授人鱼不如授人渔。仁寿县针对贫困户大力开展技能培训,市县联系单位为贫困村送去大量技术书籍、光碟,让有劳动能力的贫困户学会一技之长,使他们能依靠自己勤劳的双手逐步摆脱贫困。就业、农技送训上门,扶贫车间建在家门,让群众就近学,学得会、能就业,引导贫困群众自食其力,创业脱贫,实现“就业一人,脱贫一家”。
产业发展是稳定脱贫的根本。仁寿县通过采取项目发动、公司带动、资金撬动、信贷驱动等方式,支持贫困群众新发展枇杷、柑橘等水果种植1.42万亩,养殖肉牛、生猪2.16万头,养殖山羊、小家畜禽61.7万只,实现农业产业脱贫5376人,产业覆盖所有贫困户。其中,精准实施旅游扶贫卓有成效,其经验在全国推广。
同时,仁寿县牢牢把握“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要求,采取进城入镇、易地自建等方式,完成了覆盖26396人的易地扶贫搬迁。并在产业就业扶持、感恩奋进教育等后续工作上持续发力,让贫困群众住上好房子、过上好日子、养成好习惯、形成好风气。
据了解,仁寿县按照“三年集中攻坚,一年巩固提升”要求,成功实现了每年减少贫困人口2万人以上,预计至今年底,将全面消除绝对贫困,实现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村全部退出,与全市同步实现小康。
新闻推荐
五年奋进路 我们共见证(下) 本报记者 郭侨 杜沁莲 钟烨 梁昊 文/图
刘艳群(左)正在利用工作间隙对自己科室的护士进行护理知识的问答。查林利把活动照片张贴在社工站的墙上展示。黄若萍(右)与工友交流。陈芬正在专注地清扫街道。刘艳群让科技成为推动医疗发展的动力“...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