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次与汪海峰谋面,是1990年在师专毕业等待分配工作的暑期。初夏,陇西的清晨仍显些许微凉。陇西师范家属院平房院子里,汪海峰一身西服,一尘不染的白衬衣,搭配一双高跟布鞋,这是那个年代比较时髦的行头。院中置一小方桌,花香四溢,鸟语正欢,我们品茗酌酒,谈艺论道。
第二次见汪海峰,大约是三年之后的春节,在一次摄影展览上。有一幅他的摄影作品,一缕淡淡的阳光穿透缠绕在一株梨树上的南瓜叶,一只蝈蝈的双翅透明晶莹,虫绿瓜红,十分生动。有人问如何拍摄,先生说蝈蝈“不老实”,喷酒使其微醉,方才老实待在那里,引得大家一阵欢笑。
陇西籍作家李迎新先生小说《丁香花开》在陇西文化馆举行作品研讨会暨赠书仪式,薛庆余先生通知我参加,本来我是不想去的,我知道参会的都是文字大家,可是薛老兄说不来就不够厚道,我是最怕落得一个不厚道的名声,于是我喝了二两烈酒,壮着胆子去了。汪先生也在,期间,他谦虚而幽默的性格,深得大家赞扬。
偶尔,我也写一些文字,权当消遣打发时日。我明知自己的文字拙劣不堪,语言寡淡无味,汪先生却总是鼓励我继续写下去。对于先生散文诗词,我只有虚心拜读。一草一木,一鸟一虫,鸡肋凤爪,在汪先生笔下都是一首诗、一篇散文,用汪先生的话说就是“一抒心中壅塞”。哪怕贵清仁寿一日小游,虽无“晴空一鹤排云上”,先生却准会“便引诗情到碧霄”。如《仁寿山道观》:
日色沉西倦鸟鸣,归途误入老君宫。
山门半掩无杂务,小径青白有古松。
老道悠闲说往事,炉烟寂寞上虚空。
一方世界长清静,回首丘山残照中。
受先生启发,我散步至此,也学着写了几句:
偶有兴致闲散,来到三清大殿。
一点人声都不见,却有衔泥小燕。
殿堂幽深森然,花香溢满小院。
停步细把碑文辨,忽见小鼠乱窜。
(《西江月·仁寿三清殿》)
二〇〇六年十月,先生从定西师专中文系调至图书馆担任馆长,赴首都师范大学参观学习。他说为了学习图书馆管理,为了争取人家一百多台即将淘汰的旧电脑,为了央求欧阳中石大师题写馆名,他每天奔波于住处和图书馆以及各处室之间,常常工作至夜深人静。其间撰写了论文《弘扬地方特色谋求发展之路——定西师专图书馆特色馆藏的建设思路》,发表于《大学图书馆学报》。
丁酉新春将至,先生的作品《汪海峰作品集》即将出版,我表示由衷的敬意,真诚的祝愿。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梁昊)1月10日,副市长冉登祥率队莅仁开展“走基层”调研活动。仁寿县副县长毛超英,市发改委、仁寿县直机关相关部门负责人等参加。调研组一行先后来到涂家乡红日村、田湾村、千山村、凉水...
仁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仁寿县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