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书画家简介 ■本报记者 张玉

来源:眉山日报 2018-01-28 09:59   https://www.yybnet.net/

石鲁冯建吴伍中一杜重划

翰墨东坡——眉山当代书画精品展,展出眉山籍作者精心创作的书画作品130余件。其中,石鲁、冯建吴两兄弟的原创作品是第一次共同展出,杜重划、伍中一等已故眉山籍书画家的原创作品也集中亮相。这四位大家,代表着眉山百余年来书画艺术的最高造诣。以下,我们便为读者简要介绍一下这四位书画大家。

石鲁

【名片】石鲁原名冯亚珩,仁寿人,被誉为“人民画家”,创立长安画派,擅长人物、山水、花鸟,画风奇崛劲健,笔力纵恣雄豪。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常务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常务理事、陕西省美术家协会主席、陕西省书法家协会主席、陕西省国画院名誉院长、中国画研究院院委等职。著有《石鲁学画录》、电影剧本《暴风中的雄鹰》等。

【人物故事】

1979年中国美术家协会和美协陕西分会联合举办的石鲁书画展被誉为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最有分量”的个人画展。这次画展展出了石鲁230多幅不同时期的代表作,好评如潮,在国内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可以说,20世纪中叶,石鲁堪称中国画坛的传奇。

从20世纪30年代开始,石鲁离开富家的温床,远赴革命圣地延安寻梦,其强烈的个性和英雄气息,就此贯穿于他的艺术生命。这段岁月则是石鲁生命中最难忘,最光彩夺目的岁月。陕北的黄土地也成为他人生中积累最丰饶的沃土,无论是延安窑洞、高原厚土、平川大地、黄河激流,都为他提供了艺术源泉,促使他的艺术形成了独特的迷人色彩。

新中国成立后,石鲁专注于中国画研究,一边坚持写生创作,一边致力于水墨画的探索研究,他的艺术天才得到了空前的迸发。除了深研中国画以外,他也在年画、油画、版画等方面作出了惊人的创造。1982年,石鲁在陕西去世,享年63岁。石鲁的一生充满了曲折,坎坷起伏的人生让人不免扼腕叹息,而他的生命却始终呈现朝气蓬勃的姿态,其绘画之路更充满了强烈的抗争精神。他不屈不挠的探索为国画艺术开拓了新的层次,也被后世誉为中国现代美术史上“不可多得的文化英雄”。

冯建吴

【名片】冯建吴,四川仁寿人,擅国画、书法、篆刻。冯建吴先生是20世纪川渝地区中国画的奠基者、传播人,是百年来川渝地区少有的艺术大师。1932年在成都创办东方美术专科学校;1956年在四川美术学院担任山水、书法、篆刻、诗词教学,一生桃李满天下;生前曾当选为中国美术家协会四川分会理事、中国书法家协会理事、重庆国画院副院长、成都画院顾问等。

【人物故事】

作为20世纪川渝地区中国画的奠基者、传播人的冯建吴从小喜欢翰墨,醉心诗书画印,并凭借着笔耕不辍和不懈的探索,他取得了诗书画印“四绝”的艺术成就,影响深远。

冯建吴是一个在优秀传统文化浸润中长大的青年。从小就学习诗词书画,并对绘画表现出了很高的艺术的天赋。少时的他,为了提高绘画艺术水平,冯建吴坐船东下远赴上海学习绘画,师从王个簃、潘天寿,成为吴家再传弟子。在上海学习期间,冯建吴对金石书法做了系统研习,对吴派的写意画风进行了认真探索,短短的时间内,他就在篆刻艺术上取得了相当高的成就。

1956年冯建吴被重庆西南美术专科学校聘请担任美术老师。这段时间,冯建吴探索出了一种新的写生方法。既对景写生,又不拘泥于对景的绝对真实,他将此戏称为“移山倒海”的写生方法,引起了不小的轰动。随后,冯建吴的画作到成都、西安、福州等地展览,所到之处都取得了巨大的轰动。

晚年的冯建吴全身心地融入到了艺术创作之中,他曾为联合国中国厅创作《峨眉天下秀》,为人民大会堂创作《可以横绝峨眉巅》,还为中央美术馆、北京体育馆创作多幅国画。在绘制巨幅国画《三峡星河影动摇》时,冯建吴因攀高梯而跌伤腿,仍然拄着拐杖作画,他对绘画的热爱便是如此深沉,甚至在他生命垂危之时,手中仍握着画笔。1989年2月6日,冯建吴先生因哮喘引发心脏病,在家中病逝,享年79岁。

伍中一

【名片】伍中一号渡叟,眉山人,先后被聘为中国诗书画研究馆研究员、四川省书法家协会会员、四川省文史研究馆馆员、四川省楹联学会顾问、眉山市文联顾问、东坡诗社顾问,曾当选眉山市一届人大代表,被评为眉山市有突出贡献的拔尖人才。

伍中一擅长隶书、小楷、草书。先后出版发行《历代名人咏峨眉》、《眉州远景楼记》、《伍中一墨迹》、《历代名文选》、《亦庐存稿》等,其中《历代名文选》、《历代名人咏峨眉》(小楷)被日本书界一次购去五千册,《眉州远景楼记》、《伍中一墨迹》被北京图书馆收藏。为黄河碑林、太白碑林、杜甫碑林等十余处碑林书写碑文。

【人物故事】

伍中一是眉山市著名书法家,他从小喜欢诗歌和书法,勤奋自学,笔耕不辍,其书法也在长期的创作中逐渐形成独具一格的风格,书法作品多次获奖。在1991年底,他还发现了《嘉州凌云寺大弥勒佛像记》石原碑,在收集查阅大量资料进行思考和研究后,他解读和复原了原碑文,镌刻后存放在乐山大佛寺陈列馆内,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然而伍中一的大半生岁月都是在颠沛流离中度过的,虽然在书法方面造诣颇深,他却一直默默无名。直到1984年,伍中一遇到了他一生的贵人、伯乐张爱萍将军。作为书法同道,张爱萍高度评价伍中一的字:“如朗月映于寒潭, 无俗气无雕琢痕”。

伍中一出版的《历代名文选》《历代名人咏峨眉》(小楷)被日本书界一次购去五千册,《眉州远景楼记》《伍中一墨迹》被北京图书馆收藏,对眉山书法界产生了不小的影响。2008年,伍中一因病去世,享年85岁。他几十年如一日对诗书艺术的执着精神,也激励着眉山的艺术家们不断前进。

杜重划

【名片】杜重划擅长中国画,1949年毕业于前国立社会教育学院艺术系美术组。任教于苏南文化教育学院艺术系、江苏师范学院国画系、苏州美专、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苏州国画院专职画家。作品有《上市去》,《苏东坡》、《杨开慧》、《屈原》、《李白》等。《苏东坡》为中国展览馆收藏。出版有《社会漫画选》等。

【人物故事】

杜重划是原眉山县永寿镇(今东坡区永寿镇)人,钟情于绘画,一生岁月皆与绘画有关,取得了不俗的成就。杜重划自费出版的《社会漫画选》在书店寄卖,引起了巨大的轰动,被称为“眉山丰子恺”。

20世纪五十年代,杜重划被分配到江苏公立文化教育学院美术系任助教兼苏州美专讲师,创作了一大批充满生活气息的作品,其中描绘苏州郊区的农村妇女挑菜上街的人物画《上市去》最具代表性,在全国引起了很大影响,因此被文化部收藏。杜重划在致力于现实主义绘画创作的同时,也进行古人物画创作。20世纪八十年代中期,杜重划的古代人物作品相继走出国门,深为国人和国际友人喜爱。1986年在保加利亚展出作品《屈原》《苏东坡》,1987年在意大利佛罗伦萨市国际艺术节展出《张旭》,1988年在日本的“日本、中国艺术家百人画展”展出《知音图》《校经图》。1989年,受美国旧金山市《中国画廊》邀请,前往办个人画展,随带40幅以古代人物画为主的作品,引起了巨大轰动。

成名后的杜重划不忘故乡,多次回乡为眉山创作国画,深受眉山人敬重。1990年4月15日,杜重划在苏州病逝,享年80岁。他的传奇故事在眉山传颂着,他的绘画精神也在眉山发扬光大。

新闻推荐

省委政法委慰问眉山市见义勇为困难群众

本报讯(记者廖文凯)昨(25)日,天气寒冷,仁寿县曲江镇建国村4组村民刘述三的家中却非常温暖。当天,省委政法委与市县政法部门相关负责人到他家嘘寒问暖,还给他送去了慰问资助金。2013年10月26日13时许,刘述...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书画家简介 ■本报记者 张玉)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