眉山新闻 彭山新闻 仁寿新闻 丹棱新闻 青神新闻 洪雅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眉山市 > 仁寿新闻 > 正文

平凡岗位展风采 实干人生别样美

来源:眉山日报 2018-02-26 12:55   https://www.yybnet.net/

手把手开展技术指导是叶德成工作的常态。孙碧红在阅读文文的书籍。工作中的杨立冬。刘艳群在办公室进行该院经济活动及经营状况的分析。黄秀君正在修布台前工作。李玉芳正在认真跳舞。工作中的杜刚。看书成了贾薇假期里最大的乐趣。

过去的一年,百万仁寿儿女立足本职岗位,脚踏实地真抓实干,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发挥了“螺丝钉”作用,平凡的岗位上取得了不平凡的成绩。一年来,本报记者采访了诸多平凡的劳动者,他们的故事令人振奋,催人奋进。

新年伊始,本报记者兵分四路,对8名采访对象作了回访,看他们一年的工作成绩,听他们的新年打算,以激励全县广大劳动者在新的一年撸起袖子加油干,为县域经济社会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叶德成 实实在在 干好农技推广工作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今年春节较往年来得偏晚,节前,仁寿县不少乡镇已经赶早开始了春耕备耕工作。县农业局农技人员从2月初起,就频繁前往各农业重点乡镇,采取集中讲座、实地指导等方式巡回开展技术服务和培训,为农户“传经送宝”。

“趁着节前备足种子、肥料、农药,疏通好灌溉沟渠,确保好春播农资与春耕用水。如果要旱地育秧,也可以开始着手施足底肥,培肥育秧苗床了……”2月9日,冬寒未褪,满井镇战斗村农技服务指导现场,县农技站高级农艺师叶德成正在细细叮嘱村民们备耕注意事项。讲座结束后,他顾不上喝口水就匆匆赶往广桥村,下到油菜田里,实地查看油菜生长、土壤湿度、病虫害端倪等情况,并向镇农技人员提出了具体的田间管理指导意见。随后,他又前往该镇一处农机合作社,手把手传授农户育秧营养土调制技术。

记得去年5月采访叶德成时,他也是这样忙碌。作为县农技站的骨干,叶德成始终心系群众,每年总有上百天奔波在下乡的路途上。9个月过去,他脸上的皱纹像是又深了些,本就稀疏的发端更添几抹霜色。今年将满55岁的他,在农技岗位上已经辛勤工作了36载,面对面培训指导农民超过25万人次。一次次深入田间调查研究,一次次上门入户开展技术服务,一次次配合制定技术试点……正是有了叶德成与众多农技人员的默默奉献,农作物的产量质量提高了,种植成本与难度更低了,农民收入也增加了。

去年里,仁寿县坚持以工业理念抓农业,农业发展硕果累累,在党的十九大提出乡村振兴战略后,县委、县政府将这一概念写进了工作报告。新的一年,将持续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做好新时代“三农”工作,从而实现传统农业大县向现代农业强县的跨越路程。对此,叶德成认为,仁寿本就是产粮大县,去年又被省农业厅列为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核心示范区项目县,此前试点的‘种粮托管\’水稻全程社会化服务试点正可以趁机铺开,从而打造生产水平先进、产品质量优良、营销网络高效的现代农业园区,巩固全省产粮地位。

“还像上次说的那样,农技推广是一项实实在在的利民事业,我要实实在在地继续干下去。”叶德成说,在新的一年里,他将一如既往地干好本职工作,将更新、更好的实用农技普及到广大农民中去。

孙碧红 感恩生活 乐观面对每一天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距离第一次在仁寿县文林镇城南社区3组见到孙碧红已经过去两个月了,但她的乐观和坚强,却时时在记者脑海里萦绕。

那时候,身高只有一米的孙碧红和儿子文文相依为命已经6年了,她尽全力给儿子最多的母爱,懂事的儿子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时时刻刻体贴着妈妈。他们在贫瘠的生活里过得从容,不忘过去,不畏将来,脚踏实地地走好自己的人生。

2月8日,下午5点,辞旧迎新之际,记者再次走进孙碧红家中。此时,她刚刚做完一件呢子大衣的加工工作,准备把文文换下来的脏衣服洗一洗。“过年这段时间‘生意\’好,有时候一天能接到两个大衣的任务。”孙碧红说,可能是公司负责人在了解到她家的情况后,对她有所照顾,希望她能凭借劳动力赚取更多的工资。

虽然儿子文文并不在家中,孙碧红依然拿起了《小飞侠彼得潘》一书,开始津津有味地看起来。“我以前也一直很爱看书,后来生活的压力太大,渐渐再没有时间看。”本报报道了孙碧红母子的情况后, 一位了解了她家情况的在校研究生送来了很多适合文文阅读的书籍,但有些没有拼音,孙碧红就自己先看一遍,然后给文文讲解。春节临近,陆续有不少好心人送来了牛奶、饼干、糖果、蛋糕等年货。

年前,孙碧红为了让文文感受到过年的气氛,周末,她带着文文去菜市场买猪肉和调料,制作了文文喜欢的广味香肠。五斤香肠,要吃两个月。有香肠的每一餐,文文都吃得格外开心。

“二十多年没联系的小学同学,在看了报道后,主动联系了我,专程前来看望我。”孙碧红笑呵呵地说道,虽然生活不易,但来自社会的关爱让她充满力量,一步一步地走向更好的未来。她不希望文文以后大富大贵,只希望他成为品行优秀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来自爱心人士的善举让孙碧红感受到了社会的关爱,社区一直以来的关注也让她十分感激。不仅帮她找工作,逢年过年,社区干部还会前去关心慰问她。城南社区的网格员汪敏是孙碧红的邻居,在闲暇时候,她经常帮助文文辅导功课,在自己力所能及的小事上总是及时伸出援手。

“我们希望他们两母子的生活能越来越好,时常都露出开心的笑容。”汪敏说,在得知孙碧红的家庭情况后,也有不少爱心人士打电话前来,送去鼓励的话语。

杨立冬 尽职尽责 平凡岗位的英雄

本报记者 梁昊 文/图

2018年2月17日,大年初二,杨立冬开始了新年的第一天值班。刚回到工作岗位上,杨立冬就开始查看前一天的辖区内接警内容,并对警情数据进行分析,形成警情汇报材料,随后做出当天工作安排。“过年期间,警情数量约为平日里的3倍左右,有很多紧急情况等待我们立刻处理。”一直忙到下午2点半,杨立冬才和值班的同事一起吃上了一口热乎的午饭。

从仁寿县公安局龙马派出所一名普通民警,到担任仁寿县公安局指挥中心专职指挥长,杨立冬的工作内容有了很大变化。“现在我担负着‘上传下达\’的工作责任,工作比以往更加繁琐。”杨立冬说,从见义勇为的英雄回归到平凡的岗位,不变的是自己“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上一次采访杨立冬,是2017年6月在龙马派出所内。彼时,杨立冬与同事韩瑜、杨先锋一起,在闷热的会议室里向记者平静地讲述着救人事迹,就像在谈论家常一般,让人很难察觉他们刚刚才冒着生命危险救下一名落水老人。在救人过程中,杨立冬不顾渐渐消耗难支的体力,将唯一一件救生衣套在落水者身上,在同事和群众的配合下,终于将落水者成功救起。随后,来不及更换衣服的杨立冬,拖着疲惫身体与派出所其他民警一起,将落水者带回所里安抚。事后经医院检查,杨立冬身上有多处擦伤瘀痕和多处软组织受伤。面对群众“还是人民警察好”的称赞,杨立冬说,“既然穿着这身制服,我就要尽职尽责。如果再发生一次,我还是会毫不犹豫跳水救人。”

由于怕家人担心,杨立冬事后未曾对家人说起关于跳河救人的只言片语,丝毫不提当时的危险情形。随着救人事迹在同事间、社会广泛传播,家里人终于知晓。杨立冬说,“妻子虽然理解这是我的工作职责,但也有些责备,因为那时她已经怀孕一个月了,但我却还不知情,想想也有些后怕。但是既然作为民警,穿上了这身警服,就要尽到一名人民警察的责任。”如今,杨立冬静静盼望着小生命的到来,并尽力在家庭和工作中寻求着平衡。

刘艳群 立足岗位 迎接全新挑战

本报记者 杜沁莲 文/图

2月14日下午两点,仁寿县妇幼保健院刘艳群正在办公室进行该院经济活动及经营状况的分析。

“我接手运营部的工作不久,现在还在摸索阶段。”1月份,做了13年医护工作的刘艳群被调到了该院运营发展部,负责医院人事、绩效、服务、医疗质量的运营、医联体等工作。

一天四次查房,不定时的对部门护士进行专业知识的提问……犹记得去年5月11日,记者在采访她的时候,她还是该院儿科护士长、主管护师,负责着新生儿科和普儿科的护理管理工作。“相比之下,之前的护理工作相对单一,虽然辛苦,但胜在工作时间长,有经验,做起事情来要容易得多。现在的工作涉及面广,很多领域都是之前没有接触过的,这对我来说是个全新的挑战。虽然压力很大,但我有信心把手里的工作做好。”

刘艳群说,“作为政协委员,我上个月参加了政协仁寿县第十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在了解到仁寿将大力实施‘健康仁寿\’计划,加大重大疾病防控力度,推行分级诊疗,推进医联体和县域医共体建设,引进省人民医院、日本葵会等高端医疗机构入驻仁寿,抓好妇女儿童医院、中医院、天府视高医院等重点项目建设,着力提升基本医疗卫生服务能力等内容时,再次让我对仁寿医疗卫生有了新期待。”

针对眼前的工作,刘艳群表示,2018年是该院医疗体制改革的关键之年。“新院区的迁建和医联体的实施带给了我们无限的发展空间,同样的医疗市场的激烈竞争也使我们担负了巨大的压力。”面对机遇和挑战,需要聚力抓重点、补短板、强弱项、全面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用新思想、新战略、新举措,正确定位妇幼保健机构的发展方向,切实发挥自身的职能特色和优势,不断优化公共卫生资源,全面施行以保健为中心、以临床为依托、以管理为保障、以服务为特色、真正满足全县妇女儿童的健康需求为导向的新型科学管理模式,为全县妇女儿童提供优质、健康、满意、放心的医疗保健一站式服务。

“新工作除了有新挑战,还给我带来了工作时间的变化。护理工作时间比较紧凑,休息时间都是轮班制,现在周末和节假日都可以休息了,这样也好,可以利用这些时间充实自我,学习和新工作有关的书籍,完成四川大学医院管理MBA的研修学习。”刘艳群说道。

黄秀君 脚踏实地 做新时代产业工人

本报记者 钟烨 文/图

2月8日,天气寒冷,但在金利纺织有限公司,修布女工黄秀君正在修布台前,头戴工作帽,脸遮防尘口罩,身系工作围裙,有序地进行作业。虽然汗水渗湿了额发,但她手上丝毫不慢,握着铁木梳与修布钳在布匹上不停跃动,眨眼间就将一处疵点整理完成,然后和与她的搭档默契地将修好的这段布料叠到一旁,又开始寻觅新一处疵点。

上一次采访黄秀君,是在去年8月底,这次再见,她的样子与神态没有发生什么变化。可过去的160多天里,她又修补了320千米长的布匹,不仅每天率先完成定额工作,修布总量与质量也保持住了长期以来的车间第一。

“上次报道见报后,姐妹们都说要向我学习,可我也没什么值得学的,只不过是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而已。”黄秀君有些不好意思的说。

可事实上,新来的同事业务不熟时,黄秀君总是担当起“老师”的角色耐心讲解,倾囊相授;有同事身体不适忙不过来时,她主动替班帮忙,从不求回报;同事们忙着赶制订单顾不上吃午饭时,她到食堂联系好午餐,直接送到工位……这些“应该做的”的举动潜移默化地感染着其他工人,整个车间得以在融洽的氛围中高效运行,为该公司去年2000万米的产量目标任务得以完成立下了汗马功劳。

近年来,仁寿县依托自然资源优势,不断强化龙头企业的示范带动作用,延伸产业链条,突出工业招商,大力发展轻工产业,产业活力得到显著增强,全县轻工产业发展走上了快车道。县十三届三次党代会召开后,作为一名党员,黄秀君也对党代会报告进行了学习。她认为,如今产业发展环境越来越好,产业工人自信感与获得感越来越强,今后自己将继续保持冲锋在前,主动担当,不忘初心,砥砺前行的精神状态,展现出新型工业化道路上新时代产业工人的新面貌,继续在岗位上散发更多的光与热。

李玉芳 老有所乐 发挥余热拥抱生活

本报记者 郭侨 文/图

第一次在仁寿县文林镇龙水河广场见到63岁的李玉芳时,她精神矍铄,小小的身躯里仿佛有用不完的能量,热情地拉着记者询问每一个姿势是否好看,是否上镜。

从事教育38年,退休后,李玉芳从凤陵乡第二初级中学的教师,变成了龙水河广场健身队队长,投身广场健身的公益活动。每天,李玉芳的老伴总是默默陪伴她,帮助她把音箱等东西从家里搬到广场,再从广场搬到家里。有了家人的支持,李玉芳更好地发挥着文艺特长——不仅收集歌曲近4000首,李玉芳还自己编导广场健身舞节目数百个,自己出钱,花费上万元,购置音箱等电子设备和道具、演出服装等,她带着一批一批的中老年人在“舞之路”上跳出自我,跳出风采。

“天气冷,但我们的心不冷!每一次表演时,都有很多人来围观。”如今,半年过去了,再次见到李玉芳,她依然笑容不减,行动雷厉风行,正在和她的“广场舞团队”在龙水河广场为来往的市民献上了自己编排的迎新“舞蹈秀”。

他们穿着统一的服装,红红火火的颜色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活力与希望。每一支舞都有不同的道具,碗和筷子敲得叮叮当当,纸伞随着蹁跹的舞步旋转,花团在初春的微风中摇曳,丝带伴着音乐声勾勒出妩媚的形态……一首首不同的歌曲,搭配着不同的舞蹈,小小的道具为舞蹈增添了趣味性,让现场的观众看得津津有味。

老有所乐,老有所为。新春来临之际,和往年一样,李玉芳组织队员们“资源集资”,买好饼干、水果糖、保暖用品等小礼品,带去敬老院看望孤寡老人。不仅如此,他们还自发前往乡镇进行慰问演出,天气虽然寒冷,但他们的行为却为更多的人带去了温暖。

“在他们身上看到了老年人充满活力的精神状态,也激励着自己以更积极的心态面对生活,拥抱明天。”现场一位观看了广场舞表演的市民感慨地说道。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期,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对李玉芳来说,她正是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践行着对文化的喜爱与坚持,成为一名文化的倡导者、传递者和创新者。

杜 刚 惠及群众 架起服务社会桥梁

本报记者 梁昊 文/图

“今天上午,大道社区组织召开了加码工作会,下午又组织社区网格员上街发放禁止燃放烟花爆竹的宣传资料,忙到现在才稍微空闲下来。”2月14日下午3时许,记者在回访杜刚时,他正在抓紧时间整理次日的工作安排表。

上一次采访杜刚是在2017年1月25日,仁寿县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当天。刚刚成为该协会会长的杜刚忙前忙后,为来自医疗、教育等各行各业的志愿者进行现场培训。在活动尾声,杜刚动情地说,“今后青年志愿者协会将致力于广泛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大型赛会、阳光助残、关爱农民工子女、关爱留守儿童等领域的志愿服务,做到常态化开展志愿服务活动。”这是杜刚对自己工作的要求,也是广大志愿者的心愿。

如今,杜刚身兼仁寿县友爱社会工作服务中心主任、仁寿县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大道社区党支部书记三职,这对于他来说是责任,更多的是压力。自从2014年2月成立起眉山市第一家社工机构开始,杜刚就在这条路上一直摸索着前行,在此之前,社工机构这个专业名词在仁寿的历史上几乎是一片空白。“如何利用好社区现有资源做好社区治理和社区服务?”这是杜刚目前最期望突破的问题。

随着现代小区的不断发展,一些“村民”从村里的旧房里搬出,住进了带电梯的高楼里成了“居民”,身份的转变不单单意味着生活地点的改变,更意味着“友邻亲疏”的关系也在悄然发生着。“怎样利用好社区这个群众自治组织做好社会服务工作”是杜刚一直在探索解决的问题。最近,友爱中心与中铁小区社工站、文林镇政府等多方共同合作,组织了多项老年人活动,传播邻里文化,化解邻里之间的陌生感、宣传党的声音。

2018年初,友爱中心的11名工作人员花费一周多的时间奔走在仁寿各乡镇,对1800户残疾儿童、留守服刑人员子女、孤儿等家庭做入户评估。“这是一项庞大的工程,为了此项工作能够顺利开展,我们事先制定了一个详细、精准的评估标准表,用于社会救助、帮扶工作的后续开展。”杜刚说,2月15日早上8:30至晚上12点,杜刚将和网格员、社区干部分成2组上街执勤,开展禁止燃放烟花巡逻工作。当万家灯火亮起时,穿着制服、戴着袖标的20余名网格员们将会出现在水体公园、湿地公园区域,维护公共场所秩序、防止踩踏发生,并进行文明游玩劝导,做好安全防范应急处理。

贾 薇 陪伴成长 家校合力待花开

本报记者 杜沁莲 文/图

“上学期的教学工作虽很累,但也是最有成就感的一学期。”这是贾薇对去年工作的总结。

“累是因为要帮助一年级的学生完成从幼儿园到小学的角色转换,培养独立学习的好习惯,在这过程中,要根据每个孩子的适应能力,因材施教。不过等到这学期结束,发现当初报到时调皮捣蛋的学生已经可以独立上课,完成课间活动的时候,就会觉得再辛苦也是值得的。”她说。

贾薇是仁寿县文林镇第二小学一年级一班的语文老师兼班主任。上次记者见到贾薇是在2017年9月29日,她在操场上陪着孩子们做课间运动。2月9日,再次碰面时,已经放寒假了。

2017年10月份,该校开展了“百名教师访千家,千名家长看学校”活动。活动中,贾薇走进了10户学生家庭,和家长一起分享学生在校的点滴,听取家长们合理的建议,同时也把学校的办学思想、办学目标,教师工作的方式方法介绍给家长。

“家庭教育是基石,学校教育是核心,二者结合好了,对孩子的成长十分有益。”贾薇说,“我们班有个小男生,每次上课都要到处乱跑,而且喜欢打人,学生们都不喜欢和他一起玩。后来家访中才发现,他家里人不管说话还是做事都顺着他,让他产生了一种优越感,这种优越感带到学校,就不适应了。”

在了解小男生的家庭环境以后,贾薇与其家长进行沟通,帮助找到家庭教育和学校教育的平衡点,并时不时的单独找男生谈心。“和他从朋友做起,并且约定,只要上课不乱跑,不随意打人,期末就给他奖励。”慢慢的,贾薇发现这个小男生身上有了不少改变。“到了期末,刚上学时候的坏毛病都改掉了,期末我按照约定给他发了一个进步奖。拿到奖状,小男生高兴极了。”

“正如著名教育实践家和教育理论家苏霍姆斯基所说,只有学校教育而没有家庭教育,或者只有家庭教育而无学校教育,都不能完成培养人这一奇迹艰巨而复杂的任务。所以下学期我们会组织家长进学校,了解孩子在校期间的学习和生活状态,做到家校配合,让家长和老师一起陪伴孩子成长。”贾薇说道。

新闻推荐

仁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 党的十九大精神第二次学习会议召开

本报讯(记者罗俊涵)2月22日,仁寿县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党的十九大精神学习会举行第二次会议。县委书记秦彪主持会议。会上,秦彪领学了“全面从严治党”专题;县委常委、组织部长谢志领学了“新修订党章的...

仁寿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仁寿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评论:(平凡岗位展风采 实干人生别样美)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