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绿色发展。
生态宜居美丽乡村。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基本原则中提到,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牢固树立和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落实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的方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严守生态保护红线,以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乡村振兴,生态宜居是关键。落实到仁寿县委一号文件(以下简称“文件”)中,就是以幸福美丽新村和特色小镇建设为抓手,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落实乡村环境保护主体责任,着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构建起小城市、特色小镇、旅游新村和田园综合体协调发展新格局。
在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工作中,首要是推进绿色生产,建立健全农业绿色生产制度和环境监测预警制度,去除以往落后生产方式对环境带来的破坏。例如传统的单一养殖产业,对水体、土壤与空气会造成污染,而且排污也成为难题。如今的仁寿县,这样的产业基本绝迹,取而代之的是绿色生态的种养循环生产模式。按照“绿色种植+生态养殖+沼气工程+有机肥料”的发展模式,到2021年,仁寿将建起种猪场10个、代养场500个,实现年出栏生猪100万头以上,配套建设年产36万吨饲料厂1个,年屠宰100万头屠宰场1个。
文件还着眼农业面源污染,提出要按照“一控两减三基本”要求,发展高效节水灌溉,控制农业用水总量;科学使用化肥农药,推进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和绿色防控等技术措施,推广有机肥和生物农药,实现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开展药肥包装物回收试点,推进废旧地膜和包装物回收利用;推进秸秆饲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利用。
农村环境污染物的另一大来源是生活垃圾与污水。早在2015年,仁寿就建立了“户户配齐‘两筐一凼\’,社社设置联户垃圾池,村村设置集中收集点、转运车,乡乡设置中转站、运输车”的农村生活垃圾转运体系。将在明年建成投用的县生活垃圾焚烧发电项目,将彻底淘汰现行的“填埋式”,做到“无害化、减量化、资源化”处理全县城乡生活垃圾。
文件说,将在县域范围内持续全面实施点长制、河长制和田长制,进一步提升农村垃圾、污水治理工作质量,推动村容村貌更自然、更整洁。通过全域污水处理项目实施,在全县60个乡镇政府驻地、600人以上的场镇及1000人以上的人口集居点建设污水处理厂(站)和配套管网;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大力开展卫生公共厕所建设;纵深推进“绿海明珠”“千湖之城”建设,突出古树林盘保护、荒山荒坡绿化和美丽庭院、美丽宜居村庄建设。2021年,建成污水处理厂(站)96个,全县行政村垃圾处理率达100%;完成农村公厕建设180座以上,创建绿色家园10个,森林村庄12个,森林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40%以上,新增和恢复水域面积24平方公里。
绿色发展,绿色与发展应当齐头并进。在环境治理推进的同时,“四好村”和幸福美丽新村的建设也要同步跟进。仁寿将坚持全面实施幸福美丽新村“扶贫减困、产业提升、旧村改造、环境整治和文化传承”五大行动,以推进城乡空间融合为重点,推动农村人口向城乡结合部、重要交通节点、旅游集散地和产业核心区适度规模转移,建设小规模、组团式、微田园、生态化的聚居点、小村落,并借助“四好村”创建活动提升农村物质和精神文明水平。
抢抓特色小镇试点拓展机遇是今后一段时间内仁寿县推动三产融合的重点工作。以自然资源、特色工业、商贸物流、旅游休闲为基础,深入推进产镇融合发展,打造生态宜居、文化教育、现代农业、仓储物流、三产服务等类型多样、各具特色的新型产业镇。通过启动现代农业型特色小镇试点,进一步统筹城乡规划,壮大支柱产业,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吸纳集聚农民进城和周边场镇人口转移,打造宜业宜商宜居一系列特色小镇。
新闻推荐
为群众测量血压。本报讯(张华学记者郭侨文/图)近日,仁寿县洪峰乡和平村网格员和村两委干部在走访时发现,部分群众由于生活环境和家庭条件的限制,有病得不到及时发现和治疗,导致病情加重后耗费大量的人...
仁寿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仁寿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