见习记者 孟飞
近年来,各行各业都在提档升级、加速发展。但如何“转”、如何“升”,成为“转型升级”的难点。仁寿枇杷,同样面临着“转型升级”的局面。如今,依托互联网,依托技术创新,仁寿县不断攻克转型路上的难关。
走出去
搭互联网“快车”卖水果
仁寿是典型的农业大县,有“枇杷综合标准项目示范县”“名优农产品”“中国枇杷之乡”等诸多金字招牌。然而,“散卖+经销商”传统销售模式的痛点一直存在,这也成为农民增收难以迈过的一道坎。
难题咋解?一次次走村串户的调研,一次次专项会议的召开,2014年年初,仁寿确定电子商务率先发展,组建了电子商务协会,设立电商产业发展基金。同年12月,仁寿走出电商发展第一步,与京东集团签订合作协议,打造电子商务“仁寿模式”。
2015年5月11日,首届“中国仁寿·京东枇杷节”正式拉开序幕。仁寿枇杷在京东商城促销,消费者通过手机、电脑随时上网下单,果林田间完成采摘、包装和发货,再通过京东物流配送,36小时送达购买者手中。
这一尝试,实现了仁寿枇杷直接面对消费者的O2O模式,省去了中间环节,提高了销售额。仁寿枇杷首次“触网”,21万亩枇杷通过京东电商平台与物流网络销往全国,带动全县枇杷销量超过6.2万吨,销售额达6.82亿元,同比增长76%。
“我们的枇杷头天下树,北京、上海人第二天就能尝鲜!”5月9日,文宫镇飞跃村64岁的徐友坤一脸自豪地说。他现在有两个身份:村果业专业合作社社长、县电子商务协会副会长。
“合作社130多家农户,枇杷年产量近30万斤,这几年产量越来越大,销路却越来越愁。自从县上举办‘网上枇杷节\’,我们的枇杷两三天就卖光了,而且价格也好。”徐友坤说:“过去只知道种,不太懂卖。多亏政府让我们赶上‘互联网\’快车。”
今年,是仁寿搭乘互联网“快车”的第四个年头,仁寿首次玩起了“枇杷明星见面会”。5月8日,在北京京东总部举办的第四届“网上枇杷节”品鉴推介会上,精选的优质枇杷和枇杷饮料亮相后受到京东员工热捧,抢购现场排起40多米长龙,短短两小时5000公斤枇杷销售一空。
“仁寿枇杷进京是提升品牌价值的一种尝试。”仁寿县商务局副局长蒋旭东表示,今年仁寿和京东在原基础上创新推动各项合作进一步深化。此次仁寿枇杷亮相北京,达到了预期效果。现场促销,深受北京市民热捧,说明仁寿枇杷品质获得认可,也说明在一线城市有广阔市场。
深加工
让枇杷迎来“第二春”
卖枇杷还是初级版,再加工就是升级版。2006年,仁寿成立了一家枇杷深加工企业——四川福仁缘农业开发有限公司,从事枇杷原浆饮品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此时,市场并无枇杷饮品,该公司成立瞄准了市场空白,找到了新商机。
然而,由于没有借鉴、参考,技术为零的“福仁缘”开始辛苦的枇杷饮品研发过程。“枇杷汁鲜汁饮料技术要求非常尖端。”该公司总经理姜军虎说,要把枇杷榨成汁,必须解决“常温保鲜”和“黑化分层”两大技术难题。
经过两年艰辛的努力,不断地试验,该公司终于实现常温保鲜和自动剥皮的技术创新。但生产过程中,枇杷汁出现分层和大量沉淀物。这种情况,乍一看,还以为是变质,经销商们纷纷退货。仅此一事,造成公司亏损上千万元。
“要成功,就得在不断失败中摸索。”2009年4月,该公司解决了两大技术难题,生产的枇杷汁不再出现大量沉淀物。后来,研发的“不添加防腐剂枇杷原浆常温保存”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使得公司枇杷深加工技术在国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
“福仁缘”的成功让仁寿枇杷焕发“第二春”。目前,“福仁缘”技术成熟的品种有枇杷原浆饮料、枇杷果酱、枇杷果糖、枇杷叶茶等20余种,全部不添加香精、色素和防腐剂。据了解,该公司年收购枇杷1400吨,年销售额1.1亿元,带动仁寿20多个乡镇规模化种植枇杷。
“目前公司产品深受市场追捧和消费者喜爱,但我们的产能已无法满足销售需要,所以公司不断‘提档升级、加速发展\’。”姜军虎介绍,由“福仁缘”投资建设,占地约1万亩的全球首个4A级中华枇杷园正在紧锣密鼓施工中,预计2019年年末建设完成。
该项目投产后,将实现年增销售收入39亿元,直接带动新增就业2600余人,直接带动仁寿21万亩和辐射带动四川范围内95万亩枇杷升级换代。
此外,该项目还将配套以枇杷为主题的餐饮、住宿、疗养中心、购物等第三产业,形成以枇杷为主题的生态农业体验观光旅游项目。预计2018年年末,具备接待游客能力,建设完成后可年接待游客1000万人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孟永怀金炜)为把“大学习、大讨论、大调研”活动引向深入,响应仁寿县“创森活动”号召,近日上午,仁寿县部分离退休干部及机关党员干部40余人,来到该县天峨镇红星社区,植树、听课、调研,为乡村振兴...
仁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仁寿县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