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的思想观念总是随着时代的不同而发生改变。当今的中国已经进入新时代,立德树人、培育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健康向上的人生观是《道德与法治》课的首要和基本任务。由于《道德与法治》课政治性、理论性、时代性和新闻性较强,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同时局限于初中生年龄和心理特点,又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为此,我总是边教书边学习,努力提高自己,不断提高教学质量。
一、以崇高师德育学生优良品德
作为一名《道德与法治》课的老师,首先要具备的基本素质就是思想领先、政治过硬,否则还教什么《道德与法治》课?因此,我总是通过各种途径学习时事政治和政治理论,用先进思想武装自己;热爱教育事业,为人师表,几十年如一日;严格要求自己,奉公守法,廉洁从教;坚持以身作则,严于律己,热爱学生、尊重家长,敢于开展批评和自我批评,为班级学生树立了良好的榜样,深受学生和家长的好评。
二、从做中学,教、研、修并进
(一)认真教
理论知识再多,不如实实在在讲好每堂课。我上课按照学校“学、议、教、练”的基本模式,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注重师生互动,运用现代教育技术使讲授深入浅出、形象深动。注意因材施教,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次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得到提高。尤其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教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潜心研
教师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更好地发展自己,必须重视教研。要做一个“研究型”教师而不做“教书匠”,这本身就是新形势下教师素养之一。多年来,我都坚持听课,参加组内集体研究活动,外出虚心学习,注意课后反思总结。特别是注意研究新课标、新教材,力争吃准、吃透教材,确保教学内容的思想性、方向性和科学性。也非常重视研究学生心理特点,设计符合其特点的教法,科学指导学生的学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三)虚心修
如果一个教师不学习进修,观念就会落后,方法就会陈旧,教育教学质量就谈不上提高,就不能培养出社会需要的合格的人才。为此,我一是自觉学习教育理论,学习教育学、心理学知识,了解学生身心特点,遵照教育规律开展教育、教学工作;二是进一步学习和研究本学科新课标、新教材,了解本学科前沿知识和动态,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为自己充电,将教师的这“一桶水”尽量装满;三是学习掌握现代教育技术,力争使自己的课堂内容丰富,生动有趣,提高课堂效率。
三、以德育人,注重班级管理实效
担任多年班主任,我认为德育工作的秘诀就在于一个“爱”字。
爱就是了解和理解。不了解怎么去爱学生,因此要全面了解学生身心特点、家庭情况和社会交往等,这是基础。之后就是去理解,掌握学生身心发展特点就能理解学生的一切,就知道怎么去教书和怎么教育人。
爱就是尊重和公心。“人敬我一尺,我敬人一丈”同样适合学生,尊重学生才能开启学其心灵之门,使教育如涓涓细流注入学生心田。班级由个人组成,公平公正地对待每一个学生,既是师德又是方法,班级才有凝聚力,人人才能健康成长。
爱就是宽严相济。对学生的优点和成绩要挖掘,要放大,多鼓励,以树立正气;对学生的缺点和错误不姑息,不放任,但要留有余地,要给其反省、改正和自我处罚的机会。而这些,都是教师的责任。
总之,教育是一门艺术,需要研究、需要总结和提高。今后我将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努力工作,发扬优点,改正缺点,开拓前进,为神圣的教育事业贡献自己的力量。
新闻推荐
本报讯(特约通讯员潘建勇)6月16日,端午小长假的第一天,记者在四川省重点项目,眉山市建市以来最大的工业项目——信利(仁寿)第五...
仁寿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仁寿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