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隆安讯(记者/曾永联 通讯员/赵祖明 李立辉)隆安县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农家书屋、电影放映和“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的“四大文化惠民工程”,满足不同层次群众精神文化生活需求,有力推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其先进经验获自治区有关部门向全区总结推广。
为做好“村村通”广播电视这项民心工程、德政工程,隆安县采取“代理制”、“股份制”等多种形式整合社会资源,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县乡联网步伐,进一步扩大农村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覆盖面。目前,全县10个乡镇已完成建设434个村屯1.4万套设备,每一套设备共收到48个电视节目,惠泽百姓6万多人。
隆安县把“农家书屋”建设当作为民办实事和推进新农村建设的重要举措来抓。该县争取到南宁市新闻出版局给每个“农家书屋”配送1500册出版物,县文体局再给每个“农家书屋”配送4个书架、10套桌椅,建设和完善“农家书屋”;组织专业技术人员为“农家书屋”的图书、报刊及音像制品进行分类、编目、整理上架,帮助“农家书屋”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规范图书借阅登记,规定书屋开放时间,购置灭火器等设备,使其真正发挥作用。如今,全县共建立71个“农家书屋”,成为了百姓的“精神粮仓”、群众脱贫致富的好帮手。
为彻底改变农民群众“看电影难”和“无人看电影”的现象,隆安县文化部门落实人员、经费、设备,调配骨干力量组成了流动电影放映队,每年在10个乡镇、131个村(社区)放映公益性电影1500多场次,丰富了群众文化生活。
隆安县的“千团万场”群众文化活动,以现有的业余团队为基础,鼓励各乡村、社区的业余剧团、歌舞队、文化晨练队及每年纳入市文化惠民工程扶持的村屯社区文艺队等农村群众业余文艺团体,自创、自编、自导文艺节目,在广场、社区、村头自行组织开展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文化活动,形成“周周演”、“月月比”、“季季赛”的良好氛围。到目前,共扶持建立20个社区、农村业余文艺队伍,并筹集资金120多万元为10个乡镇、10个村屯添置了专业音响、舞台灯光等演出设备。
新闻推荐
本报隆安讯(记者/李耿)4月7日,自治区党委副书记危朝安到南宁市隆安县调研扶贫工作。危朝安一行先后到隆安县新兴产业项目光伏生态农业产业园、扶贫生态移民搬迁一期工程公共服务配套项目工地、新型...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