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王辉 文/图
说澄泥砚独一无二,是因为四大名砚中,只有澄泥砚是泥砚,其它都是石砚。还因为它在唐代时,就被人称为是“天下第一”,宋代的欧阳修在《砚谱》中就有“虢州澄泥,唐人品砚以为第一”的说法,大文豪苏东坡曾有诗赞曰:“举世争称邺瓦坚,一枚不换百金颁。岂知好事王夫子,自采临潼绣领山。经火尚含泉脉暖,吊秦应有泪痕潸。封题寄去吾无用,近日従戎拟学班。”(《次韵和子由欲得骊山澄泥砚》)澄泥砚一枚,百金不换,可见其名贵。
澄泥砚可以算作我国最早的砚台,在唐宋之前,像端砚和歙砚这些石砚还没有被开发出来,人们一般用两种砚台:一种是秦汉瓦当砚,取自于秦砖汉瓦,断壁残垣,难言美观,更不用说欣赏了,大多数用后即弃,所以,传世的不多;另一种便是泥砚,取自泥土。不过,普通的制作陶瓷的陶土土质比较松软,而且含有大量的粗沙砾,不适合研磨,也不适合贮存墨水,不适合做砚台。选来选去,人们便寻找到经过河水千淘万漉的澄泥,压制结实之后,放入窑中烧制,于是,便有了“澄泥砚”。在很长一段时期,澄泥砚都占据砚台的主导地位。
按照宋朝人苏易简撰写的《文房四谱》的说法,古时制作澄泥砚,取河床中的泥土,淘洗之后,用两层的绢袋盛装,扎好口再扔进河里,继续让河水冲洗。如此这般两三年之后,绢袋中的泥就会越来越细,这时再取出来,入窑烧成砚砖,然后再雕刻成砚台。不过,就现今而言,这种方法已经不现实。
澄泥砚虽是泥土所制,但质地坚硬,耐磨性强,远观之如碧绿软玉,抚摸之如少女肌肤,储墨不会干涸,积墨不会腐臭,虽历经严寒而不冻,呵气即可研磨,不伤笔,不损毫,行色俱佳,可与石砚相媲美,因而受到帝王将相和文人雅士的推崇和喜爱,历代名人都有吟咏。澄泥砚又以虢州为第一,今之黄河沿岸的豫西地区较为兴盛,洛阳市新安县被誉为“中国澄泥砚之乡”。
澄泥砚中,以“鳝鱼黄”最为上等,清朝的朱二垞所撰《砚小史》中记载,“澄泥之最上者为鳝鱼黄、黄质黑章名鳝鱼,黄者色若鳝鱼之肚,又称鳝肚黄,较细腻发墨,用一匙之水,经旬不涸,一窿之墨,盛暑不干”。其次为“茶叶末”,又次为“蟹壳青”,再次为“玫瑰紫”,都是澄泥砚中上乘的颜色。
笔者收藏有一方明代的葡萄藤纹澄泥砚,长18厘米,宽13厘米,厚4厘米,看上去古朴大方,内外兼修有儒雅之气,柔美而又不失刚劲。尤其是砚台边上的葡萄藤,制作得惟妙惟肖,极具生活气息。“葡萄藤下听风雨,一汪古墨望当年”,让人感慨良多。
新闻推荐
四川经济日报绵阳讯(记者任毅)昨日,记者从四川省人民政府网站获悉,2016年,绵阳市在确保粮食生产安全前提下,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和现代生态循环农业工程建设有机结合,大力推行现代农...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