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安州新闻 > 正文

司法“前哨”与基层同频“共振” ——南宁市两级法院恢复、新建法庭接地气惠民生透视

来源:广西日报 2013-09-12 18:15   https://www.yybnet.net/

本报记者 许丹婷 本报通讯员 王玉梅

■核心提示

作为基层人民法院的派出机构,人民法庭虽小,但与老百姓的距离最近。人民法庭工作水平直接影响到老百姓对公正司法的感受。在社会管理创新和统筹城乡发展的进程中,如何把法律服务的触角延伸到更底层的农村,为基层社会的发展撑起法治晴天,是人民法庭面临的一个新课题。

2011年以来,南宁市法院明确在偏远地区恢复7个人民法庭和新建1个人民法庭。这8个法庭是否解决了辖区共3400多平方公里、约74万人口诉讼不便的问题?法官们在恢复、新建过程中开展一系列各具特色的审判工作,如何推动基层法治建设?

贴 近 公正走进山村 司法效率提升

2011年以前,南宁市两级法院共有17个法庭,遍布南宁市各辖区,直接面向广大社区、农村群众。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一些偏远地区的群众到法院诉讼极为不便,不断有当地群众和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呼吁要求恢复、重建人民法庭。2011年以来,南宁市法院大力投入恢复、新建8个法庭的基础建设,目前共有5个法庭恢复挂牌办公。

宾阳县法院思陇法庭辖区面积300多平方公里,共11万人口。为解决该区域民事诉讼困难的问题,当地党委在有限的办公场所中腾出两间办公室,作为思陇法庭的恢复办公地点。该法庭于去年8月在南宁市率先挂牌恢复办公,在法庭新址还在征地的情况下,先行承担起了思陇镇、陈平镇的民事审判工作。

该庭位于宾阳县西南地区,四周环山,从法庭驱车到辖区最远的村屯需要2个小时以上,有的乡村还没有通任何公路,需要步行1个小时方能到达,村民们存在着早上开庭来不了、下午开庭回不去的现实问题。为方便山里的群众诉讼,法官们常常牺牲休息时间,步行1、2个小时走崎岖山路,踩着村民务农休息或午饭、晚饭时间的点,到当事人家里调解或开庭,深入田间地头提供最便利的法律服务,让地处偏远的村民们也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8月13日晚8时,两位当事人彭某、磨某握着思陇法庭办案法官的手不住地说:“没想到涉及近200万元的纠纷,从事发到调解结束仅用了36小时,太辛苦你们了!”原来,8月12日上午8时,心急如焚的彭某、磨某来到思陇法庭,提起诉前财产保全申请,请求对南宁某公司在某水泥公司的应付结算款200万元予以冻结,以防止自己的债权得不到清偿。经审核彭某、磨某的申请材料,办案法官马上制作保全相关法律文书并立即驱车上百公里前往两公司送达保全裁定书,仅4个小时就办完了财产保全措施。办案法官并没有止步于此,而是认为此纠纷的关键在于南宁某公司的负责人方某,便不断地做方某的工作。8月13日下午,方某终于同意与两位当事人一起到法院调解此纠纷。

虽然一些法庭还在装修或建设中,但法官们都已经全身心投入到为人民群众的诉讼服务中,充分发挥了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的司法功能。横县法院南乡法庭的建设尚未完成,但是法庭的法官们并没有坐等办案,已经主动深入到当事人所在的山村里巡回办案。该法庭自今年4月开始受理案件,为当地村民解决诉讼难题。3个月以来受理了48件案件,审结14件,调解率达100%。送上门的司法服务真正惠及了当地百姓。

共 振 前沿定纷止争 凝聚乡土温情

山区里村民发生的纠纷一般案值并不大,借款不还,欠务工费,夫妻闹离婚,农作物被压坏,牛被别人捡了不还……然而,这些看似不复杂的纠纷对老百姓来说,却是切身利益所在,如果不及时依法解决,还容易引起群体性矛盾纠纷。新恢复的法庭及时发挥前沿阵地作用,采取电话调解、委托调解、巡回调解等方法,运用民风良俗和群众容易接受的方式化解了基层大量的矛盾纠纷。

“我要起诉离婚。”这是7月25日杨某走进隆安县法院乔建法庭后说的第一句话。离婚案件对法庭来说不算什么稀罕事,但是杨某接下来的那句“再不离婚我会崩溃的”,深深地刺痛了卢寿德庭长的神经。他耐心地倾听杨某的诉说,让她先冷静下来,然后从谈话中厘清矛盾,找出心结。经过了解,原来杨某怀上第二个孩子时,许某怀疑其感情出轨,对其百般谩骂甚至殴打,让其心里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创伤。两人经常因家庭琐事争吵而形成心结,于是到法庭起诉离婚。

了解到双方初中时候就认识,彼此还有很深厚的感情,为了能让濒临破碎的家庭重新走向和睦,卢庭长不厌其烦从家庭、责任两方面做许某的思想工作,劝他凡事要以事实为依据,美满幸福的家庭要建立在相互理解和信任的基础上。作为丈夫、家长,更应该肩负起双重的责任,为家庭遮风挡雨。法官一个多小时善意的劝导,说得许某连连点头,思想渐渐有了新的变化。他主动、真诚地向妻子承认了错误,也最终得到了妻子的谅解。夫妻俩手牵着手,微笑地离开了法庭。

山区里这些新恢复的法庭,不仅是维护社会公平正义的防线,更是作为坚守在最前沿化解利益冲突的最小司法“单元格”。法官们适应乡土特色,把老百姓的“小事”都当作“大事”来看,把百姓们当做亲人、朋友,注重从情感入手,切实了解当事人的疾苦,用情感、用法理去化解矛盾纠纷。依靠如此工作方法,辖区面积592平方公里,共10万人口的乔建法庭,自挂牌成立至今仅4个月时间,受理民事案件150件,结案率100%,调撤率100%。

共 鸣  边办案边普法 播种法治种子

“真是‘看花容易绣花难\’。”搬进山区乡镇后,思陇法庭庭长覃韵宏深感恢复法庭工作的不易:“乡镇里群众法律意识较薄弱,刚开始有的村民并不理解法庭是干什么的,经常来我们这里报案。经过我们的释明,村民们终于理解了何为诉讼、如何诉讼,法律知识得到了普及,法院的公信力也得到了提高。”据统计,至今该庭共解答村民咨询法律问题200多人次。

现在,新恢复的法庭建立起了社会矛盾预警机制,以村委为线,以自然村为点,建立了法官诉调对接联络处,同时加强与司法所、派出所、国土管理所等相关职能部门的联系,构建起诉前调解平台,建立了联合调解机制,提升了诉调对接、息诉止讼的社会效果。同时,该庭正在着手建立“法律服务站”进村屯活动,即将在村委办公室挂牌,定时进驻进行法制宣传,为村民提供法律咨询。

马山县金钗法庭管辖的村民有三分之二的人数住在半山腰或是山顶上。由于山路崎岖等客观原因导致这里信息闭塞,送达非常艰难,法官往往要翻越好几座山,走1个多钟头的山路才能到达当事人家里。

因为立法的抽象性,老百姓对法律往往“关注不足”,对司法个案裁判结果却是“感同身受”。因此,法官们每次在村屯、山弄里调解或审理案件时候,都会进行以案说法,向过往村民普及法律知识,让他们通过案例学法、懂法、守法和依法办事,并利用村委公告栏的平台开辟法制宣传教育专栏,宣传诉讼风险等法律知识。金钗法庭至今审结的42个案子中,到当地村屯以案说法率达100%,受听村民达1万多人,为当地村民解决法律咨询50多次,收到了很好的法制宣传效果。

不分昼夜、不分法内法外的办案、说法,具备更强的辐射性和传播力,悄悄让原本法律认知模糊的村民们,都体味着法庭这不起眼的外表里所蕴含的法治力量。法官们说,看到乡亲们产生矛盾第一时间想的不是怎么“找回场子”,而是来咨询怎么写诉状、怎么提交证据时,自己尤其欣慰。而群众朴实的话语,说出了大道理:“法庭设在家门口太方便了,法官天天在身边,他讲话我们都信服!”

新闻推荐

南宁3县排查近2.5亿元

本报南宁讯(记者/覃海明)记者从自治区扶贫办获悉,为坚决杜绝财政专项扶贫资金滞留问题,自治区决定今年2月至7月,在全区范围内开展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结转结余大清理行动,并选定南宁市上林、马山、隆安3个...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南宁端午赛龙舟2014-06-02 17:43
评论:(司法“前哨”与基层同频“共振” ——南宁市两级法院恢复、新建法庭接地气惠民生透视)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