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梁成龙 实习生 冯金凤
隆安县发起“清洁乡村·万名干部回乡行”活动后,该县各级干部职工积极响应,带头回乡清洁乡村。隆安县委常委、常务副县长黄祥凌就是其中一名回乡干部,他回到家乡那桐镇那重村,利用自己在村里的威信以及自己所掌握的知识、资源,开展清洁乡村工作。在黄祥凌的带领下,那重村村民积极投身清洁乡村工作,村容村貌得到有效改善。
副县长带头回乡搞清洁
从今年6月份开始,隆安县开展“清洁乡村·万名干部回乡行”主题实践活动。要求原籍为隆安县的各行政、事业单位干部职工,尤其是县处级、科级以上领导干部要每月利用双休日和节假日返乡入屯两天以上,解决清洁乡村活动中存在的问题,掀起全民参与清洁乡村的热潮。
该活动开展以后,黄祥凌积极响应,回到家乡那桐镇那重村,发动群众开展清洁乡村工作。
回乡以后黄祥凌便发现,村里的清洁乡村工作开展得并不顺利:村里有大量陈年垃圾得不到清理,新产生的垃圾也因为缺乏资金,无法转运出去。最大的困难是发动群众,群众对清洁乡村的知晓率不高,部分群众甚至对清洁乡村工作不理解、不支持,甚至连开会也难召集群众,开展清洁乡村活动困难重重。
干部贴近群众工作获支持
没有群众的支持,任何工作都无法有效开展。黄祥凌认为,要开展好清洁乡村工作,首先要取得群众的信任和支持。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他找到了破解难题的办法。
7月初,黄祥凌从县城请来一支专业文艺队,利用夜晚时间,在那重村村部举办了两场文艺晚会。第一场是年轻人喜闻乐见的歌曲和现代舞,第二场是老年人喜欢的戏曲和越剧,晚会还穿插以“清洁乡村”活动为主题的节目。
这两场晚会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几乎聚集了全村5600名村民到场观看。在晚会间隙,黄祥凌利用自己对“清洁乡村”活动政策的了解,向村民解释清洁乡村活动对村里发展的意义,对村民生活质量提高的意义。其他那重村籍干部也在晚会上发表感想,表达自己对清洁乡村活动的真实想法。
黄祥凌和其他干部的动情讲解,让那重村群众了解了清洁乡村活动的重要意义,在全村深入开展“清洁乡村”活动也成了全体村民的共识,那重村开展清洁乡村活动的最大困难也得到破解。
村里建立机制促长效
成功利用文艺晚会召集群众开展动员后,黄祥凌趁热打铁,号召群众在全村范围内开展大清洁活动,很快把村里的陈年垃圾全部清理掉。
垃圾清理掉后还会再产生,如何及时清运产生出来的垃圾,成为摆在黄祥凌和全村村民面前的问题。黄祥凌意识到,光靠村民自行清理垃圾难以实现长期清洁。他与村民商议,全村每人每月捐出1元钱,聘请专门的保洁员对村子进行清洁,并清运产生的垃圾。该提议得到了全村大部分村民的支持,很快超过90%的村民一次性交纳了半年的卫生费。
考虑到村民对“清洁乡村”政策的要求还不太清楚,黄祥凌还发起成立义务巡逻队,定期在村里巡逻,发现村民在“清洁乡村”方面做得不够的地方就提醒他们改正。
近日,记者在那重村采访时看到,那重村街道干净整洁。村民居住集中的地方都设置有垃圾桶、垃圾池,家家户户把垃圾倒入垃圾池里,垃圾池有专人定期清运走。更重要的是,当地村民逐步改掉乱扔垃圾的习惯,村民素质稳步提升。
新闻推荐
祖坟被毁坏引发纠纷 后人维权不当进牢房 隆安警方称,因村民法律意识淡薄,由受害人变为施害人,最终引来牢狱之灾
邓氏家族的墓地周边现在都种有甘蔗多名毁坏农作物的村民被拘留或逮捕,不少家属感到很难过邓氏家族的墓地群有多座坟墓■本报记者潘国武实习生黄庆义/文 记者 刘增璇/图邓家...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