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参加初级车工培训后,我又多了一技之长,找工作也更加方便了。”近日,参加经开区举办的就业技能培训后,成功就业的失地农民王大明很是满意。今年以来,绵阳市继续将就业工作纳入重要民生工程,通过创新模式,整合资源,联合监管,提高培训的针对性和有效性。目前,全市共有2800余人参加创业培训,12980余人参加技能培训,全市9000余人通过培训实现创业就业。
为了提高培训质量,绵阳市通过招投标形式,确定95家有资质、有经验的培训机构分别承担创业培训和就业培训任务。继续推进培训实名制管理工作,各地采取培训机构代为录入或管理机构录入等方式,将就业培训的全过程进行系统实名制管理。
针对大多失地农民、城乡劳动者文化程度不高、技能单一的实际情况,绵阳市各地结合实际,创新模式,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培训;用人单位也通过整合资源,切实给求职者提供就业指导,尽量使劳动力资源的技能结构和企业用工需求相适应。
为了提高高校毕业生就业成功率,绵阳市在落实有关就业培训的优惠政策的同时,各地就业服务管理部门还主动与高校对接,通过送培训进校园,就地就近开展培训,努力实现“培训一人,就业一人”、“就业一人,培训一人”、“培训一人,提高一人”的目标。针对有创业意愿的劳动者,绵阳市还强化对他们的服务指导,助推其成功创业。
为了确保培训资金用到实处,安县、游仙等地实行人社、纪检、财政等部门联合监管,全程参与,最大限度地杜绝了培训补贴资金的“跑、冒、滴、漏”。今年以来,全市共有2800余人参加创业培训,1450余人成功创业;共培训农村转移劳动力10380余人、城镇失业人员2600余人,实现就业7600余人。
(本报记者 廖姝)
新闻推荐
本报讯近日,经市委常委会议审定同意,绵阳市出台《绵阳市扶持初创阶段创新创业团队实施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立足“创意、创新、创业”,着力扶持一批起点高、科研能力强、发展潜力大的初创阶段...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