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期来,绵阳市各地将粮食生产作为助农增收的重要内容,在积极抓好小春田间管理的同时,大力抓好大春备耕工作,抽派了大批农业技术人员深入田间地头,积极做好以技术培训和生产物资调运为主的备耕工作,稳定粮食播种面积,落实国家种粮补助惠民政策,规划高产创建示范片,为实现大春粮食增产、农民增收打下坚实基础。
今年绵阳市计划落实大春粮食作物418.29万亩,与上年持平,其中水稻185.85万亩,玉米172.05万亩。各地继续将粮食生产纳入年度目标考核,稳定粮食播种面积,为提高农户的种粮积极性,各地派出农技人员深入村社动员和指导群众提早备耕备种,并启动种粮大户、粮食直补和农资综合补贴,将各项强农惠农政策送到千家万户。
同时,各地广泛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技术培训,将大春生产各项关键实用技术培训到农户,落实到田块。市农业局组织农业技术专家深入47个村开展农业新型实用技术示范培训、农业职业技能培训、新型职业农民提升培训等,带动各地掀起科技备耕热潮。目前,全市已累计培训农民56.9万人次,印发实用技术资料66.55万份。
各地按照“百亩攻关、千亩展示、万亩示范”的模式,提早规划落实大春高产高效创建示范片(点),促进和提高单产水平。安县计划在黄土、花荄、界牌等8个乡镇80个村建立水稻高产创建示范基地3.5万亩,江油计划在永胜、战旗、大堰、八一建立5个部省级水稻万亩高产示范片。目前,全市已初步规划落实大春高产创建示范面积58.35万亩,其中水稻37.35万亩,玉米16万亩。
绵阳市还采取联合执法、专项整治等多种形式,扎实开展农资市场监管,严厉查处假冒伪劣农资案件,规范农资市场经营秩序,为春耕生产保驾护航。截至目前,全市已备杂交水稻和杂交玉米种子420.78万公斤,同比增加17.18万公斤。备化肥21.64标准万吨、农膜2296吨、农药1935吨,基本确保了春耕生产对种子农资的需求。
(张宗科 记者 郑悦)
新闻推荐
本报讯“多亏了残联的帮助,我才能建起养殖场,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北川羌族自治县擂鼓镇村民王顺忠因为肢体残疾,只能在家务农,家境贫困。北川羌族自治县残联得知情况后,对他开展了“量体裁衣”式...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