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绿江
都说首府民众爱玩,也会玩,还真是名不虚传。这不,国庆黄金周期间恰逢第四十五届世界体操锦标赛举行,首府市民也在周边乡镇自发举办各种各样的“乡村赛事”,同样令所有的参与者玩得尽兴。
重温当年“采茶乐”
近日,上林县白圩镇的大明山茶场,迎来了150多名首府市民,他们全都超过了60岁,也全是1974年曾在茶场工作过的知青,为了纪念他们的“知青四十年”,他们决定再一次回到故地,再来一场采茶比赛,以重温青年时期的“采茶乐”。
当天,天高云淡、秋爽怡人,正是采摘“秋茶”的好日子。60多名来自首府的当年知青们全都戴上宽边大草帽,一身“干活”的打扮,身挎茶叶箩筐,八人一组,分布在不同茶垅上;只听一声哨响,“采茶比赛”便争分夺秒地开始了。
比赛的组织者陈盛军先生告诉记者,大明山茶场地理环境优越,这里出产的绿茶从明清时期至今都非常出名。绿茶的“秋茶”与“春茶”有着品味上的不同——“春茶”讲究鲜香和细嫩,尤为注重茶质的“一针一叶”,茶客们通常形象地称之为“一旗一枪”;至于“秋茶”,更多的则是追求温醇与味厚,主张茶质的叶厚而不柴,无梗骨枝,以“陈香氤氲”为上品。因此,此次比赛就按采摘“秋茶”的要求来设定标准,以小组为单位,两小时为限,将采摘的茶叶交由一个3人评委小组来评定胜负,排名在最后三名的小组成员,将共同负责承担当晚联欢晚餐的全部费用。
这场采茶比赛,真叫一个叫好玩。为鼓舞本组成员的“士气”,有人刚开赛就唱起了电影《刘三姐》中的“采茶歌”;另一小组不服气,马上也唱起了江南小调“采茶谣”,只是唱着唱着忘了歌词,唱成了“哥哥哟,采茶好比虎跳墙;妹妹呀,采茶好比鱼跃网。”惹得围观的民众哄堂大笑。
陈盛军先生说,以“农家乐”为主题的游玩都是以吃为核心,有点老套;这回搞了个“采茶比赛”,大伙参与的劲头很足,仿佛又回到了当年一同“战天斗地”的岁月,实在是很开心。
再当一回“耕田仔”
和“采茶”知青同一时间,另一批由80多名南宁市民组成的“比赛团队”,也开着私家车来到了隆安县南圩镇北面一块面积有8亩左右的旱地旁,他们当中的男女老少,都带着自备的小铲子和小水桶。活动的组织者何绍权告诉记者,他们已经向这块地的农户交了“租金”,今天是要在这块地上种冬菜。
种冬菜的第一步要起垅,起垅就是犁地翻土,垒成一条一条笔直的菜垅。这菜垅犁得是否深浅一致、是否笔直、是否符合标准、所用的时间长短,每一项都是要打分的。何绍权说,“这就可以比一比了,更何况还有本地农伯在旁边当裁判呢!”
来到现场参加比赛的首府市民中,有一些是当年上山下乡插队的知青,也有一些原本就是洗脚上岸进城务工的农民,都有过干农活的经历,一见耕田犁地的耕牛也租来了,犁头也套上了,不禁技痒,纷纷卷裤脚、脱鞋袜,表示要露一手,再当一次“耕田仔”和“使牛佬”。
大概是许久不干农活了,技艺生疏,这些“耕田仔”一动手,立马就洋相百出:吆喝耕牛,耕牛不听使唤;犁头入土太深,耕牛就拉不动;犁头入土太浅,又根本无法起垅;或是犁出来的垅线象蛇行一样的左右摇摆,只好重新返工……
忙活了两个小时,比赛结束。经5名本地农户评判,以家庭为单位的14个参赛户,没有一户达到“及格”。这个赛程和结果,令所有人都放声大笑,大哥二哥麻子哥,大家“彼此彼此”。
记者还了解到,在国庆黄金周期间,首府市民自发外出举办的“乡村赛事”,还有其他的形式。比如,现在即将到了榨季,就有市民在扶绥县东门举行砍甘蔗比赛;现在下水还不太凉,就有市民去到下愣村上游开展划船比赛;现在已是秋天,地里的田鼠正肥,就有市民在昆仑镇上廖村一带进行猎鼠比赛等。隆安县是中国的“板栗之乡”,横县是中国的“茉莉花之乡”,此前就有首府市民在收获季节前往开展采摘板栗和茉莉花比赛。
“乡村赛事”的渐成风尚,给首府民众平添了许多生活的乐趣。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冼敏 通讯员韦杰忠)近日,记者从南宁市召开的全区贯彻落实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实施办法布置会暨金融服务业务培训班上获悉,隆安县积极探索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费银行代扣代缴业务,激发居...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