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董文锋 李 贤
在山村贫困孩子眼中,她是温柔善良的爱心姐姐;
在当地群众眼中,她是热心好青年;
在“璐曦爱心之家”义工眼中,她是团队的领头羊……
黄秀明,南宁市隆安县一位普通的乡镇干部,从2003年起,就一直坚持行走在慈善公益的道路上。12年里,她建立起一家拥有118名志愿者的民间公益组织,帮助过1500多名贫困学生和5万多困难户。
屏山乡是隆安县最贫穷偏僻的乡镇之一,那里是黄秀明爱心事业的起点。2003年6月,大学毕业的她来到屏山乡进行为期两年的志愿服务,并成为隆安县第一批大学生志愿者。服务期满后,因放心不下当地的贫困学子,黄秀明放弃家人为她在桂林安排好的工作,选择留在贫穷落后的大石山区。
在完成本职工作之余,黄秀明总是利用周末和平时下村的机会走访贫困学生。几次走访,黄秀明都看到当地几个小女生在寒冬里仍穿着单薄破旧的衣服。回到宿舍,她整理出自己的部分衣服,又让父母、姐姐们寄来几十件冬衣一并送给了孩子们。一个人的力量毕竟有限,黄秀明开始在网上发布募捐信息,发动网友为贫困山区群众捐献衣物。后来,随着爱心物资的增多,黄秀明萌生出一个想法——筹办“爱心超市”,“聚集爱、传递爱”,利用网络募捐“爱心物品”,通过“爱心超市”捐送到贫困农户手中。
2004年12月18日,屏山乡“爱心超市”开张了。这个超市所有的运转费用全由黄秀明承担,虽然负担不小,但是年轻的心充满激情。她还别出心裁,用普通的烟盒自制免费领取卡发放给孤儿、五保户、贫困户家庭等,让他们定期到“爱心超市”免费领取衣物、米、油等爱心物资。看到孩子们爱不释手地抚摸着衣物,老人们欢天喜地地提走粮油,黄秀明心里甜滋滋的,似乎那寻访的辛苦、募捐的心酸、不眠不休的劳累都抛到了九霄云外。
2012年3月,黄秀明成立了隆安县“璐曦爱心之家”——这是当地唯一在民政部门登记注册的民间公益组织。她担任理事长,并将爱心之家的宗旨定位为“安老、扶幼、助学、济困”,以全面扩展自己的慈善公益之路。
2013年9月,爱心之家开始招募义工。公务员、教师、医生、警察……各行各业的爱心人士纷纷加入。一年后,义工从原来的3名发展到118名,在爱心的感召下,大家为同一个信念努力着、坚持着。2014年,“璐曦爱心之家”被评为自治区优秀志愿服务组织。
从“爱心超市”到“爱心之家”,黄秀明将一个简单的助学行为,升级为一份令人尊敬的公益慈善事业,给更多的人送去了温暖。12年来,她带领志愿团队通过报纸、广播、电视、网络等媒介平台,接受6万多人次的捐赠;在隆安县内开展助残助医、关爱慰问等活动400多次;筹措助学款325万元、物资价值300多万元,筹集项目资金50多万元。
12年里,黄秀明的足迹遍布隆安全县10个乡镇、100多个自然村屯以及福利院、敬老院等,为孤寡老人、留守儿童等送上了温暖,为病残儿童送去了希望,为群众解决了饮水难题……她的善举赢得了当地群众的口碑。2014年农历腊月,都结乡天隆村隆屯举行以“汇聚正能量·爱心暖家园”为主题的迎新春联欢晚会,当地村民自编自演《歌唱好人黄秀明》,用最淳朴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年轻人的感激。
黄秀明的爱心行动和先进事迹感动了无数人,也迎来了鲜花和掌声。她先后荣获“中国青年志愿服务金奖”“全国百名扎根西部基层志愿者”等荣誉。
新闻推荐
蓝洲李年政8月28日,笔者慕名来到上林县塘红乡塘红社区支书黄生力的家。在牛栏口,就听到黄生力夫妇俩的爽朗笑声:“正赶上今天母牛产小牛仔,这是今年第10头,又有5000元收入啦。”作为塘红乡远近闻名的...
安县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安州区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