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田明霞)近年来,绵阳市家庭教育工作逐渐形成领导重视、部门配合、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的新常态。其中,广大妇女在建设和谐家庭中付出了更多的努力。目前,全市已涌现各类文明家庭86300户,选树260余名“好家长”、“好父母”。
绵阳市高度重视家庭教育工作,成立了领导小组,把全市家庭教育服务纳入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和中长期教育发展规划,相关指标被纳入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全国文明城市建设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考核体系,家庭美德知晓率纳入市级部门年度考核,践行家庭美德纳入对干部选拔任用考核内容。市、县(市、区)建立了家庭教育指导中心,乡镇(街道)、村(社区)建立了家长教育指导站点,相继开展婚姻家庭咨询师培训,140余名专、兼职妇儿工作者通过国家三级婚姻家庭咨询师认证。成立了家庭教育促进会和婚姻家庭教育促进会,积极开展公益讲座、心理疏导、婚姻家庭关系调适等工作,惠及2200多个家庭。目前,全市依托中小学、幼儿园等,建起各类家长学校640个。
绵阳市整合新闻媒体力量,开辟家庭教育专栏、专版,宣传普及科学育儿知识。举办天府人文讲坛,引导市民关注家庭教育。率先在全省建起“绵阳市网上家长学校”和微信公众号,创建家长学习群,建立绵阳家庭教育指导师群。开通情感热线,提供婚姻危机干预、恋爱关系、亲子教育等咨询和辅导。
全市各地先后开展了城乡家庭“手拉手”、“我给父母写封信”、“做一天‘小家长\’”、“绿色低碳行”、“亲子共读一本书”、“我的中国梦”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市妇联牵头,举办了三届“童‘话\’爸妈”儿童论坛;市卫计委在全市范围内设立早教室、亲子园等;安县妇联“呀呀之初”亲子园承接省妇联公益早教项目,长期开展送早教下乡活动;市关工委开展“给希望插上翅膀”关爱自闭症儿童项目……
目前,全市已打造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乡镇(街道)级211个、村(社区)级268个。建成城乡学校少年宫712所,推动了城乡教育均衡发展。
自基层妇女儿童之家示范点建设纳入市级民生工程后,全市各级妇联积极实施“双有心理音乐教室”、“安康图书馆”、“儿童友好家园”等30余个项目,切实惠及困境妇女儿童。同时,建立农村留守儿童、地震致孤儿童、受艾滋病影响儿童、民族地区贫困儿童信息台账,将其纳入关爱对象,并广泛发动巾帼志愿者、市女企业家协会、女摄影家协会等女性团体组织,积极参与关爱困境儿童活动。
“五好文明家庭”、“好家长”、“十佳父母”、“和谐婆媳之星”等活动蓬勃开展,引导全市广大妇女和家庭成员见贤思齐、崇德向善。
新闻推荐
“政策+服务”推进创业带动就业绵阳市就业创业工作惠及更多群众
“创业的本质”创业讲座在创新中心二期举行(资料图片)本报讯(记者袁媛)“政府搭建了多项平台帮助我们找工作,提供政策扶持助力我们创业,这些惠民措施真做到我们的心坎上了。”近日,绵阳市公...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