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杨檎 王官伦)连绵起伏的山丘上,种满了猕猴桃,旁边是一望无际含苞待放的牡丹园,一条条的道路穿插其间,让整个画面看起来充满了流动的美感。这是2日上午,记者在安昌镇金龟村看到的景象。“以前这里是一片干坡,只能种点玉米、土豆和红薯之类的传统作物,产量非常低,所以好多村民都放弃种植,干脆让它荒着算了。”陪同采访的人员告诉记者,仅仅一年多时间,这里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今年一部分猕猴桃就能挂果,牡丹花也要开了,荒坡就要产生巨大的效益了。”
给金龟村带来变化的,是北川西羌莫尼山庄园农业开发有限公司。该公司总经理谷光明说,从2014年开始,公司就从村民手中流转土地,如今已经流转了两千多亩。“不少村民自己都说,以前这些土地是‘鸟都不拉屎\’,这两千多亩地里只有一家人居住,其余的村民都搬到外面去住了。”谷光明说,公司将流转的土地全用来种植猕猴桃和牡丹,走农旅结合之路,打造精品农业,“猕猴桃就不用说了,现在很多地方的农民已经尝到了种植猕猴桃的甜头,我们最大的项目是牡丹种植,开花的时候可以吸引游客来这里观光旅游,同时种牡丹还有很多的附加值,比如牡丹花根可以药用、花叶可以做牡丹糕、花蕊可以做牡丹茶。这是个非常有潜力的产业,在省内还没有先例,我们要带动周边的村民都来从事牡丹种植产业,从而让大家都实现增收致富。”
69岁的村民张玉礼大爷,流转了一家五口的近8亩荒坡地,“还剩了三亩多,准备将来自己来种牡丹。”张大爷笑呵呵地告诉记者,如今他已经成了这家农业公司的员工,每天负责给园地浇水除草等杂活,每个月有两千来元的工资收入,村里像他一样从传统农民变成现代农庄工人的已经有30多人。看着贫瘠的村子一天天漂亮起来,“钱景”也十分可观,张大爷的心情就四个字:“喜欢!满意!”
在桂溪镇的彭家村,农旅结合型产业也正在给这里的农民带来前所未有的惊喜——上千亩的山坡荒地,几乎全部变成了以梨为主的果园,春来梨花满山,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观光;秋来硕果累累,家家户户靠卖水果致富奔康。43岁的村民李发军告诉记者,去年春天他和妻子利用家里的房子开起了农家乐,“投入了三万多元,看梨花的季节,两周时间就把本钱赚回来了,生意好得很!秋天光卖梨子就卖了20多万元。”党支部书记李兴虎介绍说,彭家村以前是个穷村,近两年大力发展农旅结合型产业,收入年年增加,如今全部村民都已脱贫,还建成了省级幸福美丽新村。
据了解,过去北川农业基础薄弱,农业主导产业不突出,商品化、市场化、规模化程度低,缺乏竞争力,为了加快传统产业改造升级,促进产业结构向中高端迈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北川因地制宜,探索出了走农旅发展的新路子。全县各地积极发挥自身优势资源,纷纷把“菜园子”变成了“菜篮子”,把“空巢”变成了“客房”,把“穷山”变成了“靠山”,把“旧农民”变成了“新老板”。农旅结合,正在成为助推北川“绿色崛起”的重要力量。
新闻推荐
安县雎水踩桥民俗活动车辆停放示意图本报讯(记者文宇)明(17)日,一年一度的“春社”民俗活动将在安县雎水举行。为保证“春社”民俗活动有序进行,公安部门将在活动期间决定对雎水拱桥...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