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能够拍到理想的照片,新闻网记者也是蛮拼的。 (李琴摄)
?新闻网记者操控无人机拍摄龙虎山风景。唐秋艳摄
▲新闻网工作人员手持VR在烈日下取景,汗流浃背。 唐秋艳摄
新闻网记者将走基层所见所闻利用微信微博进行展示。
本报讯(南宁新闻网记者唐秋艳)在你心目中,“那”文化是怎么样的呢?5月13日至14日,在隆安县“那”文化旅游节暨“四月八”农具节开幕之际,南宁新闻网全媒体团队深入隆安开展“记者走基层”活动,携当下前沿的VR技术聚焦隆安“那”文化,并通过VR、微传播等形式,揭开隆安“那”文化的神秘面纱。
“那”在壮语中意为水田,据“那”而作,依“那”而居,据此孕育的文化称之为“那”文化。据了解,隆安“那”文化旅游节已经成功举办了5届,今年,为了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那”文化,感受到“那”文化的迷人魅力,南宁新闻网全媒体团队20多人深入隆安各乡镇,寻找心目中最美的“那”文化。
在深入基层采访的两天时间中,南宁新闻网全媒体团队深入隆安那桐镇、布泉乡等地,认真挖掘“那”文化。他们或拍摄视频、或拍摄图片、或拍摄VR……并将拍摄内容发布到微信朋友圈、微博、QQ空间等平台,并以自己独特的视角讲述“那”文化,以形式多样的新媒体手段,发掘美、记录美、讲述美。
其中,南宁新闻网记者梁丽玲经过一番探寻,在自己的微博上写道:“‘那\’是什么?‘那\’是隆安最美春光,‘那\’是那桐最繁华的圩日,‘那\’是布泉河最静谧的时光,是今日的‘那\’文化旅游节。”而南宁新闻网记者邓玲则认为“‘那\’是一种文化,‘那\’是一种民俗,‘那\’是一种情感,‘那\’是一份财富,‘那\’是一份祝福,‘那\’是一种期盼”。
经过两天的探索和采访拍摄,南宁新闻网全媒体团队利用最新的媒体手段,及时发布了系列VR、照片、组图等,揭开隆安“那”文化的神秘面纱,并迅速在微信朋友圈、微博等平台传播开。其中,《VR逛节庆:2016中国·隆安“那”文化旅游节》采用了720°全景技术,将祭稻神、民俗巡游、美食商品交易会等收录其中,真实还原了隆安“那”文化旅游节现场盛况,给人呈现了身临其境之感。
扫一扫二维码
立马进入VR畅游隆安“那”文化旅游节
新闻推荐
本报讯(通讯员黄初艺 陆志吉)截至5月26日,隆安县10个乡镇圆满完成党委换届选举工作,选举成功率达100%。共选举产生乡镇党委委员90名、纪委委员50名,同时选举产生了出席隆安县第十四次党代会代表165名...
安县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安州区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