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力抢通道路
□ 任毅 艾晓霞 本报记者 安峥 文/图
7月6日至10日,安州区迎来入汛以来的首场大范围强降水,高川、黄土、千佛等地的24小时降雨量都达到极高值。河流、水库、淤地坝、城市基础设施、地质灾害防治等,经历了入汛以来的第一次大考。目前,全区汛情总体平稳,未发生重大灾情险情,未发生人员伤亡。据悉,进入汛期以来,安州区委区政府多次部署防汛救灾工作,整合全区各方力量统一调配,全力做好防汛救灾工作,筑牢防汛的“安全墙”。
事无巨细
防汛监测预警落实到村
一个无线预警广播站、几个雨量监测报警站、一名报警员、一部应急通讯电台、一个村级应急撤避预案、一处避灾安置点、一个宣传告示栏……在安州区山洪灾害易发区的村子里,人们经常会看到一两个村民走走停停。原来,他们是在排查治理隐患,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将危险解决在预警阶段。
7月6日晚,暴雨袭击了安州区,雎水镇罐滩村的地质灾害隐患点监测员李从明在瓢泼大雨中监测着整个山体的动态、捕捉可能出现和微妙的危险信号。进入汛期后,李从明每晚都会接到该镇值班工作人员的电话查询。作为一名地质灾害点检测员,李从明无论白天黑夜,不顾山高路险,每隔1至2小时就穿着雨衣、拄着木棍出门巡察,仔细测量山体变化,遇紧急状况第一时间鸣锣示警,为降低灾害损失赢得宝贵的时间。
记者从区防汛办获悉,近年来安州区在防汛减灾监测、预警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监测系统方面已建成16个自动雨量站、16个自动水位站、3个自动水位雨量站、5个自动水位图像站、11个视频监控站和2套闸站监测站(茶坪闸和姊妹桥),范围覆盖全区各乡镇、重要河道断面及闸站,通过雨量、水位、流量、闸门开度等信息以及图像、视频等方式,为防汛减灾工作提供了数据保障;监测预警平台方面,除了对区监测预警平台进行升级完善外,还将平台延伸到乡镇,建成18个乡镇防汛视频会议系统、6个山洪防治重点乡镇防汛会商预警系统及区应急通讯调度指挥中心,大大提升了乡镇防汛减灾会商的及时率;预警系统方面,已建成89个无线预警广播站、165个简易雨量报警站、50个简易水位报警站、2套户外全彩预警大屏和4套预警通讯保障系统,将预警工作落实到村。
严阵以待
积极应对突发险情
7月7日至8日,一场入汛以来的首场大范围强降水袭击了安州区大部分地区,山区乡镇普降暴雨,其中千佛镇降雨量171mm,高川乡降雨量144mm。
高川乡多处山体出现塌方导致道路中断。8日7时14分,高川乡党委、政府主要负责人亲自带队前往高川乡黄洞子沟在建治理工程、泉水村608小区、甘沟村、新桥村等多处隐患点了解情况,并对部分仍然留守的群众进行紧急转移,同时安排村组干部做好撤离群众的安置工作,保证撤离群众的正常生活。第一时间启动应急预案,转移安置群众、在建工地施工人员700余人,未出现人员伤亡。
此外,暴雨还造成墩秀路(雎水—高川段)不同程度受损,其中青岩窝路段便道被山洪冲毁,交通中断。从8日6时起,区交通部门紧急出动挖掘机、装载机等道路抢险机械开展抢通作业,当日下午2时道路恢复通行。受降雨量影响,安昌河水位上涨,洪水翻过闸坝,导致黄土镇柴育村5组村民聚居区民房不同程度进水。黄土镇党委、政府迅速组织抗灾自救。洪水退去后,区疾控及镇卫生院也及时开展了防疫消毒。
据悉,安州区委区政府早在今年3月就落实了责任,筑牢了综合防汛减灾体系。按照《各级人民政府行政首长防汛职责》和“属地管理”原则,实行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的“河长制”,落实防汛安全责任制,形成“县、乡(镇)、村、组、户”山洪地质灾害防御体系。开展汛期排查工作,雨前排查、雨中巡查、雨后核查的汛期排查工作的动态机制贯穿始终。山洪地质灾害危险区、城镇防汛防涝以及重点安置区落实防汛责任人和监测人员、预警人员、疏散转移负责人,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接受群众监督。
新闻推荐
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绵阳监管分局公告[2016]第39号
下列机构经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绵阳监管分局批准,换发中华人民共和国金融许可证,业务范围:许可该机构经营中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委员会依照有关法律、行政法规和其他规定批准的业务,经营范围以批准...
安县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安州区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