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袁媛
“在这里和老师说‘知心话\’,听音乐,画画,玩沙盘游戏,很轻松,很快乐。”和江油市诗城小学学生刘涛一样,在心理活动室收获快乐的孩子还有很多。走进诗城小学心理活动室,温馨宁静的氛围让人身心放松:墙上挂着富有童趣的卡通画,室内配有沙发、躺椅、电脑灯等硬件设施,地面整洁,环境优美。
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在绵阳市,像诗城小学一样积极开展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的团队不胜枚举。近年来,绵阳市大力推进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促进了未成年人健康成长。
“心海护航”
强化心理辅导教育
“这一系列长期开展的特色活动,有着潜移默化的作用,浸润着师生生活的点滴,保障了师生们的身心健康。”作为全省首批“心海护航”工程示范学校,诗城小学构建了完善的心理辅导教育体系,配备了近300平方米心理活动室,组建了心理健康教育团队,搭建了全面的心理辅导教育网络。心理辅导室在课外活动时间接待学生来访,帮助学生解决问题。学校还开设心理课程,设置了“知心话屋”、“音乐放松室”、“沙盘游戏室”、“身心舒缓室”、“情绪调节室”、“绘本馆”等活动阵地。学校负责人动情地说,“学生们更加开朗了,校园环境更加融洽,也促进了校园和谐平安。”
“通过心理辅导室的老师耐心开导,女儿一改往日的沉默、孤僻,现在开朗多了,和班里的同学关系也融洽了,一回家就叽叽喳喳地告诉我学校里发生的趣事,也愿意和我们谈天了,我们打心眼里高兴啊。”家长宋兴明说。
近年来,绵阳市积极推动全市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工作。目前,全市中小学均建立了心理辅导站(室),有专(兼)职老师开展心理咨询和辅导,学校定期举办心理健康教育培训班,安排专业心理教师值班,为学生解疑答惑,有效促进了孩子健康快乐成长。
全市各学校还积极探索和开发特色教育课程,寓教于乐,力求在愉快轻松的学习环境中实施德育教育。
“金色阳光”
拓展心理咨询范围
为青少年免费提供心理咨询,举办心理咨询沙龙,免费开展公益讲座……绵阳市近年来实施的“金色阳光”工程,帮助一大批未成年人解决了思想上、生活上、学习上的难题。“最近几次模拟考试我都没考好,想到过3、4个月就要高考了,很担忧,很害怕,每天晚上都很难入睡,我该怎么办?”高三学生陈靖打进12355心理咨询热线进行咨询。经过心理咨询师的耐心开导,他终于打开了“心结”。“谢谢老师对我的开导,我觉得不再压抑、不再害怕了,学习也有劲了,今年高考,我一定能考出好成绩。”
12355心理咨询热线呼叫中心及心理咨询中心是“金色阳光”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截至2011年12月,12355共接听热线2842个,面对面咨询量为731个,对全市青少年健康成长起到了积极作用。广大从中获益的孩子们表示,“心里话有人倾听了,像朋友一样理解并帮助自己,感觉豁然开朗。”
此外,团市委、市妇联等相关部门也从思想教育、心理咨询等方面入手,通过为青少年提供免费安全的娱乐、游玩场所,提供心理咨询,开展包括心理干预、安全、健康等知识讲座以及音乐、舞蹈、游戏等活动,在未成年人的心灵上洒下了一缕缕“金色阳光”。
“亲子教育”
构筑和谐家庭环境
“接受了专家的指导,在教育孩子时多从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引导他,让我和孩子的关系不再紧张,孩子也更加懂事,家庭氛围也和睦了不少。”经常在指导中心了解家庭教育知识的康洁女士高兴地说。
家庭是青少年的第一课堂,家长是青少年的第一任教师。抓好家庭文化环境建设也成为做好未成年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
目前,全市建有各类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咨询站2156个。各个学校都成立了家长学校和家庭教育指导中心,帮助家长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知识和方法。“在这里,多学习些家庭教育方面的知识,和其他家长聊聊教育孩子的方法,学习经验,收获很大。”家长李觅说。
据不完全统计,2004年以来,全市文明办、教育、妇联等职能部门先后举办“家庭亲子公益讲座”、“文明礼仪讲座”等多种类型、内容的教育讲座15191场,培训家长110余万人次,播放家庭教育专题片1156场,观众达160余万人次。家长们纷纷表示,“从授课专家详细讲解中,更清楚知道如何处理和孩子之间的关系,如何营造充满爱的家庭环境。”这点点滴滴的行动,构建起了一个个孩子与父母之间融洽相处、相互理解的和谐之家。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24)日,江油市河南工业园锣鼓喧天,彩旗飞扬。江油市2012年首批重大项目集中开工仪式在此隆重举行。市委常委、科技城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常务副主任、市国资委党委书记颜超出席仪式并宣布10...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