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清明小长假期间,绵阳市很多市民丢掉了过去的习俗,采取鲜花祭祀、网络祭祀等方式,不但环保,而且为祭祖增添了不少温馨。
绿树长相守
培土浇水祭亲人
这些年来,绵阳市很多公墓推出树葬、草坪葬等环保墓葬,得到许多逝者及亲人的认可。今年,这些墓主的亲属选择培土、浇水等方式,让树木、草坪长得更加葱茏,以此表达对亲人的哀思。
清明期间,记者在百芳公墓的树葬区看到,一排排塔柏郁郁葱葱,树下摆放着鲜花、水果,有的祭扫者正在给树木培土、浇水,与传统祭扫形成了鲜明对比。“埋骨灰于树下也是叶落归根!老伴去世前选择了树葬,我们便把她的骨灰埋在一棵塔柏树下。来祭奠时,看到这棵树生机盎然,仿佛感到老伴仍然活着。”前来祭奠老伴的王大爷说:“我以后也选择树葬,让儿孙一看到树就想起我!那才是根深叶茂一样的‘永生\’。”
纸钱换鲜花
生态祭祀显温情
在圣水陵园,入口处的宣传牌上写着:鼓励用鲜花替换纸钱,推行环保生态祭祀。在兑换处,不少祭奠亲人的市民,用自己携带的鞭炮、冥币,换取一个有着一盆杜鹃花、几个水果的礼包。一位兑换了祭祀用品的市民说:“以前只听说过生态祭祀,但是自己总觉得老祖宗留下的传统丢掉不好,到了公墓,看到很多市民都采用鲜花祭祀,自己立即改变了主意。”
圣水陵园的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今年清明期间,该陵园共给扫墓群众换送了约5000份“鲜花替换纸钱”礼包。据市民政局社会事务科相关负责人介绍,今年清明期间,绵阳市采取措施,积极引导群众采用敬献鲜花、植树绿化、踏青遥祭、经典诵读等方式缅怀故人,并在圣水陵园、三台水观音公墓等全市11个公墓里开展“用鲜花替换纸钱”、“时空信箱”、“心愿墙”等环保生态祭祀。
网上寄哀思
新兴祭奠成气候
今年清明节,市民陶先生原本想带着家人回遂宁老家的公墓,缅怀已去世多年的家族三位老人。但是,三个还在读中学的侄儿有事不能回,于是一家人在家里上网,轻松点击鼠标,送上虚拟鲜花,让孩子表达了对从未谋过面的祖爷爷的追思。
据悉,今年清明期间,江油市的60000多名中小学生在学校、在家里参加了网上祭亲人及英烈活动。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新闻推荐
近年来,江油市按照“体验现代农业、畅游美丽新村”的理念,在新安镇集中连片打造新农村综合体———果语花溪农业公园,目前已建成以水果、花卉苗木、水产养殖、乡村农家乐为主的观光农业示范区,面...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