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记者 肖赟梅
法令行,则国治国兴;法令弛,则国乱国衰。
今年以来,李白故里江油市以依法治市为主题,紧扣“法治江油”建设最根本的问题,针对干部群众最关注的问题,抓住落实工作最关键的问题,把“法治江油”建设贯穿于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五位一体”的建设中,营造了浓厚的依法治市氛围,取得了明显成效。
依法治市
从普法学法开始
连日来,以“依法治教,创建和谐校园”为主题的系列法律知识宣讲活动走进彰明、青莲、武都三大片区的中小学校。普法宣讲员们从“未成年人遭遇不法侵犯时如何保护自己”、“未成年人保护法、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青少年如何养成知法守法好习惯”、“如何预防青少年犯罪”等方面,以案说法、以案释法,给在校学生们上了一堂生动的法制教育课。
依法治市,先普法学法。江油广泛开展全民学法、知法、懂法、守法活动,组建宣讲团、法律服务团、政府法律顾问团、法律志愿者队伍,结合“讲座送法、宣传片送法、展板送法、手册送法、文艺送法、清凉送法”等,深入开展“进机关、进乡村、进社区、进学校、进企业、进单位、进家庭”的“法律七进”以及“法律走基层”等活动,使普法宣传形式多样,新颖活泼,易于接受。
各级、各部门带头学法守法,相继开展学习《四川省依法治省纲要》、《法治江油建设实施方案》等,有效地促进了干部依法决策、依法管理、公正司法的自觉性,法治化管理水平随之提高。
通过广泛的普法教育,江油全市法治意识逐渐渗透到整个社会。“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依法维护权益,合理表达诉求”、“学法用法,做个遵纪守法的好少年”……依法治市的氛围越来越浓。
依法行政
营造最好发展环境
今年,江油行政改革中有一个亮点让人期待:将工程建设项目招投标、土地使用权和矿业开采权出让、国有产权交易、政府采购等公共资源交易全部纳入公共资源交易服务平台,建章立制,实现规范有序管理。
此举,不但破除了原有的部门利益格局,还让公共资源走出“深闺”,走向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市场,成为阳光下的“透明交易”。
良好的法治环境是市场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助推器。在“法治江油”建设工作中,江油市在依法行政上开展了一系列“大动作”——
加强党委政府依法治理制度建设,不断健全完善党委依法治理领导制度、党委政府依法治理决策制度、领导干部带头学法制度、党委政务公开制度和问责制度等。
完善领导干部依法办事制度,强化了法律的刚性约束和制度约束,增强了各党政机关依法执政、依法行政能力;建立了法律顾问制度,在作出重大决策、出台重要政策方面,让法律顾问为决策和政策“发声”;深化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全面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及时发布取消调整的行政审批项目目录。
这些创新举措,为江油依法治市,建设“法治江油”汇聚起强大的正能量。
执法为民
确保正义绝不“迟到”
公开促公正,公正促公信,公信树立权威。在“法治江油”建设中,江油市积极推进司法公平制度改革,在创造良好司法环境、提高司法质量、加强司法工作监督等方面大做文章,确保司法权在阳光下运行,为人民群众的合法权益撑起“保护伞”。
针对重点领域和重点区域,江油市对农村土地征用、城镇房屋拆迁、涉法涉诉、国有企业改制、企业军转干部、复员退伍军人、劳动和社会保障、环境保护、水库移民、非法集资、医疗纠纷等矛盾纠纷,采取挂牌督办等方式集中攻坚化解。建立起以信息化为支撑的网格,为广大群众提供优质、便捷、高效的服务。
为引导群众依法理性表达诉求,江油市对缠访闹访、越级非访、以访牟利等问题,进行了集中治理,规范信访行为。制定完善了互联网管理办法,开展涉网违法犯罪“破案会战”,依法治理网络环境;统一建立积案台账,加大人民法院生效裁判的执行力度,集中清理和处理了一批积案;建立健全社会征信体系,促进全社会诚实守信。
通过建立基层群众法律服务支撑体系、推进基层依法治理、广泛开展宗教文明和谐寺庙创建、完善和落实村(社区)务公开机制……这些举措,将“法治江油”建设不断引向纵深。党员、干部和群众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法治意识逐步提高,保障经济发展、守护社会公正的法治力量不断加强。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提升全市民办学校校(园)长管理水平及幼儿教师专业技能,提高民办学校办学水平,江油市于近日在教师进修学校举行了2014年江油市幼儿园园长和民办培训学校校长培训。全市156名民办校(园)长及小学...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