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 近年来,江油市把加快危旧房棚户区改造和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作为保障和改善民生的“一号工程”来抓,通过新建、改建、商品房配建、国有大中型企业自建的“分散混合型”建设,加快危旧房棚户区改造等,近8年来,累计总投资40多亿元,建成保障性住房17407套,其中危旧房棚户区改造5280套,让4.7万余名住房困难群众实现“住有所居”。其中,住房实物保障3.3万人,改善居住条件1.4万人。同时,为2.1万户次发放租赁住房补贴1000余万元,缓解5.8万人租房压力。
江油城市人口35万多人,全市符合条件的被保障对象多达7万余人。面对浩大的建设工程,江油积极构建上下联动的组织保障体系,建立联席会议制度、考评问责制度、项目审批“清单式”管理机制,畅通政务服务“绿色通道”,为工作聚合力量。
江油坚持规划先行,按照“充分考虑群众多种需要,尽可能建设在交通便捷、公共设施比较完善的区域”和“多建小户型、功能齐、质量可靠住房”的思路,规划了江东、城南、城西三大建设区域,精心设计了35至50平方米廉租房和公共租赁住房、60平方米左右经济适用住房等多种户型,满足多层次群体需求。
为让群众早受益、多受益,江油坚持早谋划、早落实、快推进。在项目实施中,江油严格把好“准入关”,大力规范在建项目,实行全过程质量管理。实行“旬盘点、月督查、季通报”制度,以目标倒逼责任、时间倒逼进度、督查倒逼落实。目前,危旧房棚户区改造项目开工5个2698套,新建(筹集)保障性住房10个项目全部开工、完工项目6个229套,预计今年底又有300余户近1000住房困难群众将喜迁新居。
资金和土地问题是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的“瓶颈”。在大力争取中央和省财政补助的同时,江油每年本级财政预算安排不低于1000万元专项资金,拿出土地出让收益的10%和全部住房公积金增值收益,实行专户管理、跟踪审计,共计安排3.5亿元支持保障性住房建设。同时,采取“社会融资”“政府出资”“担保贷款”三种模式,破解融资“瓶颈”。对太平场等八大片区有开发潜力和企业参与积极性高的项目由社会融资建设;对武都、彰明等城区以外的项目由政府出资建设;对盈亏无法平衡的项目由融资平台鸿飞公司作为主体担保贷款建设。并优先满足保障性安居工程用地需求,近三年累计为“安居工程”提供建设用地560亩。
为把好事办好,江油还注重落实保障政策的公平性。在住房分配时,严把保障对象审核关和配租配售关,实行“三级审核、三级公示”制度。在后续管理中,实行“能进能出”的保障对象动态管理机制,近三年,共清理剔除不符合条件保障对象36户、新增保障对象813户,尽量做到应保尽保。
(本报记者 肖赟梅)
新闻推荐
本报讯江油市长城办事处,坚持以道德与法治融合的创新工作思路,紧紧依靠6万辖区居民,发挥党员党组织和老人、好人、善人的影响力、感染力和正能量作用,把道德力量引入法治建设工作,开创了道德教化人心...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