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 葛永坤 刘鑫)近日,市委书记罗强主持召开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座谈会,听取全市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汇报,研究部署推进相关工作。他强调,要立足为百姓谋福祉,坚定不移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进一步厘清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路线图,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共建共享美丽家园,助推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推动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
会上,市发改委汇报了全市绿色低碳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工作情况,市环保局、经信委、住建局、食药监局、林业局、机关事务管理局等市级有关部门,以及部分县市区、园区作了发言,与会有关市领导就进一步推动绿色低碳发展提出了意见建议。听取大家发言后,罗强指出,近年来,市委、市政府围绕建设生态强市目标,牢固树立绿色低碳发展理念,大力发展绿色低碳产业,强力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在绿色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但同时存在对绿色低碳发展路径认识需进一步加深、环境保护设施还不完善、发展绿色低碳产业不足和民众参与还不够等问题。各级各部门要立足为百姓谋福祉,把握优势机遇,正视存在问题,进一步坚定绿色低碳发展的信心和决心,厘清绵阳市绿色低碳发展的路线图,坚定不移地走绿色低碳发展路径,助推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建设。
罗强强调,绿色低碳发展不是不发展,也不是慢发展,而是要做到节能、减排、降耗,实现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可持续发展。他就做好下一步工作提出五点要求:一要强化顶层设计,科学引领绿色低碳发展。要坚持科学规划,继续推广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党政主要负责人生态资产离任审计评估等制度机制,进一步完善有利于绿色低碳发展的相关政策。二要加快产业转型升级,构建绿色低碳产业体系。要坚持利用先进适用技术改造传统产业,优化能源生产和消费结构,集中力量培育壮大以“4+3”高端成长型产业和电子商务等新兴先导型服务业为代表的绿色低碳产业。三要坚持创新驱动,优化绿色低碳发展环境。要加快打造科技城政策支撑、创新创业、产业承载、交易展示“四大平台”,推动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为绿色低碳产业发展创造良好环境。四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夯实绿色低碳发展基础。要强化环境监管保护,强化对工业废弃物、大气污染物的专项治理,持续做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小流域水环境整治、饮用水源地监管等工作,加强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五要推动全民共建,营造绿色低碳良好氛围。要坚持“党政带头、群众主体、全民参与、广泛宣传”,倡导绿色低碳价值观念,推广绿色低碳生活工作方式,引导全民共同参与,形成绿色低碳行为习惯,共建共享美丽家园。
市委常委、市国资委党委书记李亚莲,市委常委、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委书记刘少敏,市委常委、江油市委书记李江,市委常委吴显仁,市政府党组副书记林新,副市长王瑜,高新区党工委书记羊群,市委秘书长董晓彬和市级有关部门负责同志出席座谈会。
延伸报道
近年来,绵阳市紧紧围绕建设中国西部经济文化生态强市目标,坚持绿色低碳发展路径,扎实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在全省率先推行生态文明建设差异化考核,率先开展党政主要负责人生态资产离任审计评估,使绿色低碳发展由虚而实,推动共建共享“天蓝、地绿、水净、人和”的美丽家园落地生根。
近年来,全市共淘汰落后产能企业80户,经测算,实现节能24.3万吨,减排二氧化碳89.7万吨、二氧化硫152.6万吨、化学需氧量780.1吨。城区开工建设湿地公园5个,体育公园1个,建成城市健康绿道17公里,绵阳城区新增绿地面积241.4公顷,新增绿化覆盖面积244.8公顷,新增公园绿地面积124公顷,全市森林覆盖率达49%,城区人均绿地面积达9.8㎡。
去年以来,投入2亿多元更换公交车528辆,城区全部公交车、90%以上的出租车采用CNG(压缩天然气)汽车;投放950辆公共租赁自行车,计划3-5年共投入4500辆,进一步减少尾气排放。持续抓好秸秆禁烧和综合利用,今年全市春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5.6%,秋季秸秆综合利用率达93.5%。今年9月,关停运行20多年的热电厂,淘汰2台110蒸吨锅炉,年减少燃烧量10多万吨。1-10月,城区空气质量优良天数达217天,位于全省八个环保重点市前列。
去年以来,对平政河等11条小流域范围内465家排污单位开展集中分类整治,关停企业65家,停业整顿47家,限期整改184家;投入10多亿元,建成地下污水管网114公里,美化绿化生态河堤51公里,新建垃圾房及转运站298个,新建污水处理厂4座,市内主要河流全年水质达到优级,城区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
新闻推荐
□本报记者张琨告别多日阴霾,绵阳迎来了阳光明媚的一天。昨(3)日,刚落成一个多月的科技城创新中心(二期)建筑群在阳光下照射下熠熠生辉。市政协六届五次会议即将在此拉开大幕,...
江油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江油市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