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讲述绵阳好故事,传播身边正能量。小视角反映大变化,小事例承载大内涵。
近期,本报记者深入基层,走街串巷,行走田间,从工厂、学校、医院、社区、乡村……挖掘素材、体验生活,讲述那些鲜活的、蕴藏于百姓中的好故事,收录那些朴实的、自信的好声音。
今日起,本报推出《行进绵阳·精彩故事》系列报道,生动讲述绵阳市实施“六大发展战略”和在全省“两个跨越”中走在前列、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市、全面推进从严治党、保障和改善民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普通绵阳人追梦圆梦的精彩故事。敬请关注。
□本报记者陈荣
“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一年多的维权之路,经绵阳、江油两级党委政府不遗余力的帮助,终于为儿子和丈夫讨回了65万元赔偿和补偿款,拯救了我们这个家庭。”昨(28)日,记者在市人民医院康复科见到了何自蓉,这个接连遭遇儿子殒命和丈夫成“植物人”的不幸女性,心有感激地说,现在她希望通过医院和自己的努力,让“植物人”丈夫恢复健康,和自己一起步入幸福的明天。
命运挺捉弄人。去年5月,何自蓉22岁的独生子文明强,在山西省太原市小店区打工时,遭“黑诊所”违规用药夺去了年轻的生命。
随后,何自蓉46岁的丈夫文再富在长达10个月的维权路上,终因日夜奔波,心力交瘁致脑溢血,经抢救成了“植物人”。面对生命难以承受之重,何自蓉多次自杀以求解脱,都因抢救及时而幸免。
今年3月11日,是何自蓉终身难忘的一天,她把自己最后的希望,寄托到向家乡党委政府求助上,“没有想到,江油市委、市政府对我的不幸遭遇,给予了极大的关注,让我在极度绝望中看到了希望。”
11天后,江油市司法局向全局干部职工和江油市法律服务从业人员发出“关爱失亲民工倡议书”,动员干部职工以仁爱之心、慈悲之情,献出爱心,帮助失亲女工何自蓉。不久,江油市司法局就筹得了5000元善款。
何自蓉的不幸遭遇,引起江油市有关部门的重视。由江油市委政法委牵头,联合法院、司法、公安及何自蓉所在东安乡等10部门,成立了“外出务工民工何自蓉法律援助工作小组”,展开了跨省拯救“失亲女工”何自蓉的法律援助行动。
今年3月25日和6月、8月,法律援助小组成员江油市司法局太平司法所所长于超、东安乡社会事务办主任陈峰等,3赴山西,先是解决了何自蓉抢救“植物人”丈夫医疗费的燃眉之急,协调有关部门搭建解决问题平台,最终达成了公正解决协议:“由小店区有关部门一次性垫付死者文明强各项损失47万元,垫付文再富经济补偿款18万元”,对“黑诊所”当事人依法进行处理。“特别感谢于超所长,他把我们家的事当成他自己的事在办,一心一意,锲而不舍。一天跑很多个部门,也不嫌累,还不断地安慰我,鼓励我,让我树立对公正司法的信心。不是他们,我可能活不到今天。”何自蓉说,江油市政府相关部门跨省法律援助是雪中送炭,拯救了他们一家。
10日18日,记者在绵阳市中医院5楼病房见到何自蓉时,她正在病床前精心地护理从“植物人”状态逐渐“醒来”的文再富。在山西最困难的日子,何自蓉坚决不同意只解决儿子死亡赔偿问题,而是要求先救治丈夫,为此甚至不惜以死抗争。
“绵阳市中医医院给老文做了颅骨缺损修补手术,他就能够说话了。”何自蓉说,医生说丈夫的颅骨缺损修补手术很成功,有恢复七成的希望。丈夫从“植物人”状态“醒来”,已经是一种奇迹,她希望丈夫再创奇迹,能够重新站起来,和她一起开始新生活。
昨日,记者第二次在市人民医院康复科住院部见到何自蓉时,何自蓉欣喜地说:“老文已经能够和我作交流了,只是说过他会忘记,对过去也是失忆了,说话时口水也流得少了。右手可以吃饭,扶着已经可以走路了。”
现在,何自蓉每天都进行着“程序化”的生活,5点半起床,用电炒锅为丈夫和自己煮饭,给丈夫喂饭一次需一个多小时,她就打来热水,在喂饭时给丈夫烫脚,热疗和吃饭两不误。随后就是高压氧两小时,针灸40分钟,接着就是午饭时间,此时何自蓉也没有空闲,她一边做饭,一边给丈夫做蜡疗,还要照看丈夫输液。下午,她要帮助丈夫“学习”走路,走楼梯锻炼,还要做按摩。何自蓉每天都是这样,一心扑在帮助丈夫康复上,周而复始。
何自蓉说,为了幸福,她不怕累,也不怕等待,只要丈夫能够重新站起来,就是她今生最大的宽慰。
新闻推荐
挖掘绵阳独特科技人文资源 共推科技文化产业项目合作罗强李明讲话刘超主持
本报讯(记者葛永坤何亚君)昨(2)日下午,市委、市政府与深圳华强集团在绵举行座谈会,市委书记罗强、深圳华强集团有限公司执行总裁李明出席会议并讲话,双方表示将进一步深化交流、共谋合作,挖掘绵阳独特的...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