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漂流活动让更多市民爱上了阅读
目前,绵阳市共有3347个农家书屋、521个社区书屋。以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为载体,大力倡导人们“多读书,读好书”,达到增长知识、陶冶情操、提高综合素质的目的,从而助推绵阳文明城市的建设,是绵阳市“全民阅读”的一大基调。那么绵阳市广大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的气氛如何?带着这个问题,记者采访了部分社区书屋和农家书屋。
□ 本报记者 杨檎/文 田明霞/图
社区书屋
“书香味”还需更浓
4月8日上午,在涪城区绵州社区的“社区书屋”,记者看到,大约50平方米的屋子里,两个六门大书柜靠墙而立,书柜里摆满了书,柜门上贴着醒目的分类标志:中外名著、保健养身、科普读物、防震减灾、青少专柜、综合专柜。书屋窗边的地上,还摆放着一大堆尚未拆包的新书,“这都是中央文明委和涪城区刚送来的,有好几千册,书柜里摆不下了。”社区党支部书记王汝萍告诉记者,“我们正准备在附近新争取来的办公场地里再建一个书屋,让更多的群众到书屋来读书。”
书屋窗明几净,有免费的开水喝,还可免费上网,但在记者采访期间,没见到一个居民光顾。王汝萍介绍说,社区书屋实行免费借阅,平时经常来借书的都是一些党员干部,他们都是把书借走看,一般的居民来借书看的比较少,而选择坐在书屋里阅读的,几乎都是学生。“周末或者寒暑假的时候,书屋就比较热闹了,好多学生娃娃来这里做作业,做完之后就在这上网查资料,拿书柜里的书看。”王汝萍说,“不过绝大部分都是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他们在家没有这么好的条件。一般城里的学生,家里有电脑,有书看,也就很少会到我们的书屋里来。”
记者走访了另外几个社区的社区书屋,发现情况大致相同:社区书屋成了外来务工人员子女的“乐园”。一位社区工作人员告诉记者:“我们建立社区书屋的目的,是想让社区里的居民都来读书,但说实话,效果并不太好,如果我们不搞一些推广活动吸引大家的话,社区书屋基本上就成了一个摆设。不过还好,有这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子女喜欢到书屋来,说明我们的书屋还是起了作用的,至少让他们的父母在城里打工时没有了后顾之忧,让这些打工者的娃娃也有地方汲取课外知识。”
据了解,目前绵阳市的社区书屋有521个。毫无疑问,这些社区书屋对推动全民阅读将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书屋如果没人气,书再多,也散发不出“书香味”。如何吸引更多的居民到书屋愉快地阅读,让社区居民的阅读变得“常态化”,从而让社区变得“书香弥漫”,广大社区及相关主管部门还有更多的功课要做。
农家书屋
村民渴望更多阅读乐趣
相比之下,绵阳市“农家书屋”的阅读气氛要浓郁一些。在江油市含增镇综合文化站内,该镇党政办工作人员吴朝东指着100多平方米的阅览室告诉记者:“这些新桌子新椅子都是去年刚换的,好多老百姓都喜欢坐到这里来看书,以前的桌子凳子明显不够用了!这些书也是刚进的,每天都有老百姓来看书,我们这个书屋每年对外借阅的书有几千册。”
在含增镇下属的6个村里,每个村都建有自己的书屋,这些书屋都有二三十平方米大,里面的书目远远超出了记者的想象——除了农村实用技术方面的工具书外,还有大量的政治经济、文学艺术、少儿读物甚至美食、时尚类书籍。“你以为我们农民看书就看点怎样种粮怎样养鸡养鸭子啊?”一位农民大哥跟记者开玩笑,“我们也看得懂名著,我们农村也有诗人呢。”
一位农家书屋管理员告诉记者,农家书屋也是农村孩子们的乐园,“一般农村家庭很少有钱给小孩买书,但孩子们都有强烈的求知欲,渴望在课堂之外看到更多的书,开阔眼界,增长知识。我们农家书屋正好就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求。”
江油市太平镇普照村党支部书记汪廷全自己就十分热爱读书,因此他们村的农家书屋自然就比别的农家书屋大,书更多,“人气”也更旺。汪廷全告诉记者:“这两年我们大力倡导读书,村里的党员带头来读书,好多村民也越来越喜欢读书了。我经常跟他们开玩笑说,你看你们,书读多了,是不是说话都比以前会说了?读了书,眼界更宽了,个人形象、清洁卫生方面也跟以前大不一样了,家庭也更和睦了。而且都能活学活用,平时在生产生活上遇到啥问题,也更晓得该怎么解决了。”
据了解,目前绵阳市有农家书屋3347个,几乎覆盖了全市所有的行政村。但并不是所有的村民都能享受到免费阅读的乐趣,某县某边远乡一对村民夫妇就曾告诉记者说,他正上初中和小学的两个子女,就只能在学校的图书室借书看。“寒暑假里两个娃娃想看书就比较困难了,因为学校放假,图书室不开放,而且我们村离街上的学校太远了。”这对农民夫妇说,“前两年听说乡上要修一个图书馆,我们还高兴了一阵,但到现在图书馆都还没见影子。”
采访手记
“阅读是自己的事”
如何搞好“全民阅读”,政府相关部门的引导和各种便民举措很重要,但更重要的是,每个人自己应该有一颗热爱阅读的心。换言之,要营造“书香社会”,每个个体才是主力。市民吴先生的经历和体会就很能说明问题。
受家庭影响,吴先生从小热爱读书,年少贫寒时,还曾“偷”过书。如今人到中年,事业有成,吴先生依然爱书如初,每年花在购书上的费用都达上千元。“我觉得读书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人与动物不一样,脑容量大了就会思考,就会对自身和外界有好奇心,不会像猪一样吃了睡睡了吃,也不会像老虎一样,没事就打盹,更不会像公鸡一样,自己都不知道为何瞌睡兮兮却不由自主地大清早地引吭高歌。”吴先生说,“一个人为什么要读书?积极的说法是读书明智,消极的说法是打发时间。高大上的说法是陶冶性情,功利的说法是黄金屋颜如玉。无论如何,人是离不开读书的。读书会让人的生活过得很好,精神也更充实,所以我认为读书是无须动员的。”
读书不是为了别人,更不是为了完成某种任务,阅读是自己的事。只有当更多的个体明白了这个道理时,我们的社会才会真正地充满书香,我们的“全民阅读”也才不会流于形式。
新闻推荐
本报讯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师整体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推动信息技术和优质数字教育资源在中小学课堂教学中的有效应用。江油市长城实验学校结合本校实际,早研究优部署,制定了切实可行的活动方案。...
江油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江油市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