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民参加图书漂流活动
“最是书香能致远,唯有读书方宁静”。当阅读成为人们的信仰和生活习惯时,就会在提高公民素质、净化社会风气、建构核心价值观等方面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近年来,绵阳市积极倡导市民读好书、多读书,开展全民阅读活动,逐步在全社会形成浓厚的书香氛围,让公众更惬意地享受阅读乐趣。
□ 本报记者 田明霞 文/图
电子阅读已成新宠
前不久,绵阳市第一台电子图书借阅机在市图书馆文献借阅大厅开放,读者只要拿出手机扫一扫,就可免费把喜爱的电子图书下载到自己的手机里,随时随地自由阅读。
在机关工作的小李对网上阅读情有独钟。她说:“现在有时间去图书馆看书的人很少了,虽然很有阅读热情,但去趟图书馆来回就要1个多小时,时间往往耽误在路上。如果公共图书馆能够提供更多方便读者阅读的电子资源,足不出户或者在路上就能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看到图书,大家的阅读兴趣肯定会提高的。”“现在很多人都喜欢在家读电子书。”市图书馆读者服务部负责人杨海滨说,近一年来,市图书馆引进歌德数字借阅机、报刊阅读机,已实现与四川省数字图书馆的VPN联通,满足不同层次阅读需求,多媒体数字阅读已广泛应用。同时,还针对老年人时间多的特点,依托文化共享资源,对一些老年朋友进行了免费的电脑培训。
杨海滨说,“数字图书馆”由“科技信息服务平台”、“歌德数字借阅机”、“数字读报机”等数字触摸一体机组成,能提供近600余份报刊在线阅览,“歌德数字借阅机”则能提供2000种电子图书免费下载。
值得一提的是,绵阳市抓住地震灾后重建机会,各县都建起了图书馆。北川图书馆是震前老馆的3倍,特别是馆内公共电子阅览室里的80台电脑,天天免费接受读者光顾,12万册电子书让读者流连忘返。
图书漂流 旧书焕新彩
近日,2015年绵阳的首场图书漂流活动,在绵州大剧院开展。现场参加漂流的1000多册图书,包含有成功励志、少年儿童、武侠小说、大众文艺等,吸引了100多位市民参加。市民李天说:“这样的活动有意义,我家里还有整套《金庸武侠》也要拿来漂流”。据悉,市图书馆将长期做好图书漂流活动,让旧书焕发光彩,让好书不断流通,让更多市民读者享受到阅读的快乐!“我支持这个活动,希望可以长久发展,大家多捐书,让更多人能够看到和分享!”绵阳东辰国际学校杨雅婷小朋友在图书漂流心得分享册上这样写。
市图书馆相关负责人介绍,以“阅读、分享、传播”为主题的图书漂流公益活动,自2013年3月发起至今,先后深入到企业、街道、社区、广场等共开展流动漂书服务20余场。截至目前,图书馆共收到包括文学、艺术、医学、工程学、心理学及儿童读物等相关图书及刊物总投漂数8187册,总持漂3772册。还在园艺山孵化中心的一家咖啡俱乐部、实验小学里建了两个漂流分站,还在北川建立首个县级图书漂流站。
书香之家 渐成新风尚
市民曾维益今年66岁,是国家级的社科研究员。他一生爱好阅读,日均阅读时间达5小时,月购书30多册,并在阅读的过程中不断撰写读书笔记,读书心得。日前,记者走进平武的曾维益家里,其客厅、卧室几乎没有一件像样的家具,除了书还是书,藏书主要包括历史、地理、文学等3万余册。曾维益的女儿获得博士学位,已出专著一部。在绵阳市开展的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中,曾维益的家庭入选13个书香之家之一。
为推动全民阅读,绵阳市去年开展了首届“书香之家”评选活动。记者采访发现,入选家庭都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和读书氛围。如:城区教师谢荣献家庭手抄图书达200余册,江油市的省劳模马睿家庭撰写读后感1000余篇并出版《中国火药之乡》,安县本土作家安昌河作品读书笔记、创作手稿1000余页,并有作品小说《菜刀传奇》被拍成电影《刀见笑》。
市文广新局局长马宗舜说,绵阳市开展书香之家活动,旨在推广全民阅读。同时,绵阳市还开展多种活动,营造出全民阅读的良好氛围。2014年举办《中国科技城绵州讲坛》公益讲座38场;组织各类社会教育培训75场;举办《全市公共图书馆巡礼》、《光影漫步》等大型图片展11次。
新闻推荐
本报讯(记者李晓平文/图)近日,在江油九岭镇七窑村2组,几名游客在涪江边一处山坡上发现大量红色、灰色、黑色的土陶碎片,堆了几个山梁。通过当地老人得知,原来这是一处民窑旧址。4月19日,家...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