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李淼 祖明远
6月12日,江油市大康镇“百年好合爱情谷”,3000亩百合花怒放,汇成姹紫嫣红的花海,四川省首届生态旅游博览会在这里拉开帷幕。
一年前,这里是不足50亩的百合花种植地;如今,这里已是中国“百合公园”、“国家森林公园”,全球最大的百合花育种地和国内独具特色的爱情观赏地、体验地。从文化创意到蓝图谋划,再到“百年好合爱情谷”的开园迎客,一朵百合花在江油通过独特创意,催生了一场农林文旅融合、一二三产业互动发展的产业变革,结出了绿色发展生态文明的果实,演绎出精彩的创新创业故事。
创意谋变
20亩百合风景,一月多卖300万元催生农林文旅融合全产业链发展模式
大康镇的旧县、官渡、星火三村并非自然景区,仅仅半年时间竟冒出个“百年好合爱情谷”。这是创意的结果。
创意源于一场不期而遇的“烦恼”——32岁的董钦金是国内少有的食用百合专业研究生。2009年,他到江油调查植物资源时,惊喜地发现全国55个百合原种在此竟有22种。全国有名的兰州百合原种地就在大康,这里是理想的百合种植地。他决定留下来,靠培育销售百合种球创业。
在“技术男”董钦金眼里,泥土下的种球可是金疙瘩。为了提高产量,他剪掉全部的百合花苞,一心要种球长大。2013年,为研究开花对产量究竟有多大影响,他对20亩百合花手下“留情”,没想到引发了“赏花热”。开花时节,游人如织,一些游客争相拍照甚至踩烂了百合,让董钦金好不心疼。
2014年5月,在此调研的江油市委主要领导一句“百合花不能白看”,点醒了董钦金的百合梦。于是,他用遮阳网把百合花开得最艳的20亩田块围了起来,试着卖参观券,每张10元。一个多月,来了30多万游客,收入300万元,比单纯卖种球的效益好得多。
让董钦金没想到的是,变革还在不断升级。
作为老工业城市,江油近年正转型发展、绿色谋变,大康镇紧邻江油城区,又处在九黄旅游环线,农林文旅融合发展得天独厚。通过深入调研,江油市决定围绕百合基地,以精致农林为依托做足百合这篇大文章,以文化创意为核心做足爱情这篇大文章,以农村院落为基础做足民居这篇大文章,将农林文旅融合,提升价值链,建设幸福美丽新村。
半年间,设计方案不断优化。2014年12月,一张“百年好合爱情谷”蓝图出炉: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坚持市场化运作,组团式打造,建成全国最大的以百合花为主题的农林文旅融合发展景区,集旅游观光、爱情体验、民俗文化、加工生产为一体,特色鲜明的婚庆基地。
不到半年时间,江油就把一朵百合花做成了一个产业,把一个产业做成了一个景区,创造了百合花从种植到观赏体验到深加工,再到文化创意的全产业链模式。
改革助变
创新投入机制,四方共生共舞“爱情谷”变身农村改革的前沿窗口
“百年好合爱情谷”胃口不小:涉及种球繁育中心、游客接待中心、景点打造等26个项目,占地15平方公里,不仅需要高达6亿元的投入,还牵涉到土地等农民的切身利益问题。
钱从哪里来?园区如何做到可持续发展?农民如何持续获利?集体经济如何发展壮大?一系列问号亟待拉直。
突破靠改革。
江油创造性地建立了政府、企业、集体、农民“四方搭伙”的投入机制:政府整合各级涉农项目资金“打捆”投入,目前已将1600万元农发项目资金量化到558名群众手中,并颁发了《股权证》; (下转07版)
新闻推荐
本报讯(涂伟强肖赟梅记者祖明远)冬瓜海带炖膀、青椒肉丝、孜然土豆……9月25日中午,江油市明镜中学初一学生霞朝冰端着三菜一汤的餐盘,和同学们到食堂里吃饭。“有了免费午餐,解决了中午吃饭问题,一年...
江油新闻,故乡情,家乡事!不思量,自难忘,梦里不知身是客,魂牵梦萦故乡情。江油县,是陪我们行走一生的行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