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来源:绵阳日报 2015-08-28 15:29   https://www.yybnet.net/

在语文教学改革的历程中,人文性和工具性一直是取舍的难题。在纷繁复杂的理论攻势下,我们往往不知何去何从:“工具性和人文性统一”、“语文本体性教学”、“课文无非是个例子”、“用教材教,而非教教材”,直到2011版课标对语文课程性质重新定位于“语文是一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将语文课程的目标和内容直接聚焦于“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教语文”才成了新的改革风向标。

一、“教课文”还是“教语文”

从“教课文”到“教语文”这一字之差,是对语文教学着眼于“理解内容”的拨正,并将其重新定位为“言语实践”。语文教学不在“纠缠”于内容、“缠绵”于理解、“沉迷”于意义了,而是让学生在丰富多彩的语言运用中,发展言语能力,提高语文素养。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要“教语文”而非“教课文”;要进行“言语实践”而非“内容分析”,只有思想上重视“教语文”,在实践中培养言语能力,行动上落实“教语文”,语文教学才可以迎来改革的春天。

二、喊着“教语文”天天“教课文”

“教育要转型,课堂要先行”综观目前语文课堂教学,很多语文老师在“教什么”、“怎么教”上还存在一些误区:“教课文”、分析文本内容的现象比比皆是,师生的全部努力仍指向将课文读懂理解文本,而语文课堂的字词教学,教师或竭力回避,或蜻蜓点水、或从字的音形义科学诠释,还有要求学生直接抄、背解释,教学显得乏味而低效。而一讲课文学生就不停记笔记,老师拼命的提问讲解,对课文内容无限深究、对知识内容任意拓展,挤掉了学生思考的时间和对语言文字理解、品味、积累、运用的过程。语文课堂看起来有声有色、精彩纷呈,可开卷了然,合书茫然,学生并没多少收获。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我也意识到应该是“用课文来教语文”。然而课堂教学实践中却是说起容易做起难,一不留神就跑偏,不由自主的就围绕“教课文”来预设教学流程,教学时间也主要花费在课文内容的分段解读讨论上,学生的主要收获只是加深了些对课文故事情节或人物思想情感的理解,而遣词造句、运用语文、阅读写作的基本素养还是没有提高,“语文”能力似乎没有明显的长进。考试考什么,就针对性的练题突击,几乎是很多一线语文教师的课堂常态。

三、回归本体性扎实“教语文”

为什么语文教学的尴尬现状,究其原因是我们只是在教语言内容而不是教言语能力。而要改变这一现状,就必须从观念和操作层面进行转变,回归本体性教学。当下语文课要提高教学效果,根本措施就是教师要深刻认识课程中的本体性教学内容和非本体性教学内容的区别,根据每篇课文的特点来组织教学、落实本体性教学内容。一篇课文除必须落实生字新词课文朗读这些基本要求外,在知识、方法、语文技能方面还应该教什么,怎样教,教师必须心中有数。教师要依据学段目标和教材,设定小而实、可操作性强的目标,才能真正为课堂服务,指引教学的方向。

一篇课文可以选择的切入点很多,一些基础性内容课课都要落实,字、词、朗读无论哪个年段都应作为一堂课的“保底工程”,高段还需新授一些其他的语文知识和阅读写作方法,进行必要的语文技能练习。每节课突出重点训练内容,既然不可面面俱到,就要有所舍弃,“伤其十指不如断其一指”。既减少教师的无效活动,又充分发挥学生的能动性,给学生创造可以充分施展自己才能的学习空间,让学生在不断的巩固中提升语文能力。

四、“用课文”来“教好语文”

语文教师虽然面对的是一篇课文,但要清醒的意识到应该“用课文来教语文”,就是以课文为“例子”,指导学生掌握语文知识和语文方法。把目光聚焦在语言文字上,把教学重心从课文的思想内容转移到语文能力的发展上,通过课文内容学习其中的语文知识,通过相应的语文实践活动,形成并发展学生的语文能力。走“带着学生学知识长能力”的路子,摆脱“跟着课文内容跑”的怪圈,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在课堂中得到成长。高效的课堂,学生要读好书,写好字,听得明白,说得清楚,写得通顺,学以致用,这就需要教师的课堂点拨和引领。

首先,教给学生抓关键词理解课文内容的方法。关键词是课文内容的重心,抓关键词是理解课文内容的重要手段。语文老师实现用课文来教语文,对于词语不可轻视。比如教学《失去的一天》时,我先设计了识记字词、联系上下文理解和运用词语说句子,再引导学生串词成句归纳主要内容,重点训练了学生筛选信息、提取关键词和概括的能力。以“垂涎欲滴”、“游手好闲”等关键词为依托,通过联系上下文理解、找近义词理解词语,通过抓关键词构建框架,教给了学生概括主要内容的方法,从而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其次,学会创造性独立运用语言,是学习语言运用的终极目标,在教学中要抓住听说读等基本训练点。任何能力的形成,既要方法的引领,又要经常训练,训练成了习惯,才算有了能力。每一篇选文都是学习语言的例子,要让语文教材真正成为学习语文的材料,就得引领学生通过阅读理解,领悟和挖掘出语言表达方法,再重点训练语言运用的能力,进行方法迁移运用,学生才能会表达。

最后,找准切入点进行练笔训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随堂练笔是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重要体现,形式多样,操作灵活,开辟了阅读和写作的通道,能有效促进学生表达能力的提高,把练笔辐射到阅读课上,已成了语文教师的共识,但要防止模式化为写而写,搞形式主义,言不由衷地说空话。因此要为学生创造多种运用语言的途径,挖掘课文的“写点”,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抓住学生的“兴趣点”,引导学生将所思所想及时写下来,可以自主写,小组合作写,可以依葫芦画瓢进行韵文仿写,可以利用课文留白进行想象练习,可以利用课文插图、课文内容类比延伸。教学《失去的一天》时,我设计了课文填空和写名言来进行语言积累,再通过仿写和编创小诗的活动进行了拓展,让他们的想象力创造力尽情释放,体验成功的喜悦。

从“教课文”到“用课文学语文”是一个艰难的蜕变过程,但只要我们坚定信念,转变观念,科学设定教学目标和内容,努力把握文本特色,课堂中注重语言文字的运用,多进行读写结合训练,就一定能让语文课的“语文味”更浓。

(江油市坚勇五一二实验小学 罗蓉)

新闻推荐

强力推动实施产业发展“一号工程”为建设国家科技城和幸福美丽绵阳奠定坚实基础

(上接第1版)刘超就贯彻落实会议精神提出了三点要求:一要迅速贯彻抓落实。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绵阳市产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引进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是当前绵阳市产业发展的“...

江油新闻,有家乡事,还有故乡情!连家乡都没有了,我们跟野人也没什么区别。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江油县一直在这里为你守候。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从“教课文”到“教语文”)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