绵阳新闻 安州新闻 江油新闻 梓潼新闻 三台新闻 盐亭新闻 平武新闻 北川新闻
地方网 > 四川 > 绵阳市 > 江油新闻 > 正文

康德美学中的形式问题

来源:绵阳日报 2015-08-28 15:29   https://www.yybnet.net/

康德是有形式主义的倾向的,而在崇高美的探讨中又将原本已经定义为无关利害的审美和善联系起来。笔者对于康德的理论理解很肤浅,但康德的理论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而阅读康德有关章节,理清康德关于形式于美的一些想法。

一、知、意归于情

康德将审美独立出来,给了审美独立于真和善的地位。康德追求审美的这种纯粹,有重要的意义。但显然,真善美三者并不是割裂的,求真、求善和求美的人,其实是一个有机的整体,正如父亲、儿子、丈夫可以是同一个人一样。宗白华评价康德“他的这种洗刷干净的方法,追求真理的纯洁性”、“但却把有血有肉的生活在社会关系里的人的丰富多彩的意识抽空了”,虽然激烈但是也有其道理。在一个整体当中审美的判断显然会受到求真和求善的判断的影响,虚伪而心如蛇蝎的女子即便貌美如花也不会被认为是美的。康德认为这种判断已经带进了功利的目的,不能算作审美的判断。而在康德之前有更多的哲学家认为,美就是善。既然人是一个整体,对于美的判断受到善的判断和真的判断就是很正常的了。美的判断之所以受到真和善判断的影响是因为真、善有可以归于美的地方。与美相关联的因素是感情、感觉、情绪、想象力等,美的本质据在于情感。而真和善恰巧也可以引发很多的情绪和情感。饥肠辘辘的人看到面包自然会欣喜若狂,饥饿的人认为面包是好的,这是一种功利的判断,由于这种判断和极饿得食的经历,他又产生了欣喜若狂的情绪,这种情绪就与美相关了。把这种体验写下来不就是文学?莫言的小说中有很多表现这种饥饿的体验,他的小说是文学,就应当是审美对象,换言之,这件事就是美的。我们通常会认为,人格的善是美的,与人格光明的人相处,会觉得心胸开阔,心神畅快。我们觉得这样的人格是美的,因为这种人格激起了我们心中对光明的向往之情。善会带给人们很多情感和情绪,因而影响到了美。与此相似,真也是如此。我们经常觉得真理是美的,因为真理在有益于人类社会发展之外,还廓清了人们内心的困惑,使人们觉得内心豁然开朗、前途一片光明,希望就在眼前,正是这种情绪的产生才让人们觉得真理是美的。

我认为,美的本质在于感情。真、善之所以会影响美,是因为人是一个统一的整体,真善经常会影响人的感情。但是真、善不能代替美,更不能等同于美。

二、形式的三分

艺术品可以从“形”、“质”两方面去分析。形式通常与民族的生产生活有关,如中国的毛笔,决定了中国画以线造型为主,而西方的画笔是块状的,决定了西方画以面造型为主。而这两种不同的形式给人的审美感受本身就是不同的,线条本身是流动的,有着时空双重属性,给人以灵动之感,而面则是空间的,立体的,但是它是凝滞的。而“质”则更关乎民族核心的东西——民族的情感。

从知、意可以归于情出发,我觉得艺术形式大概有这么三种:一种是纯形式,形式本身就是美的。通常这是因为它的形状、节奏、颜色、比例与人的内在节律之间产生了一种和谐的关系,(引)因而才是美的。这类艺术品最典型的应当数某些抽象派作品,如蒙德里安的冷抽象,色块、直线、比例,这些纯形式以其内在的和谐能给人一种感觉和触动,带给人美的感受,就是纯形式的欣赏。

第二类也是最多的一类,应当是“形”“质”兼美。即艺术品的形式本身是美的,其承载的内涵也是美的。例如“意象”,中国绝大多数的“意象”都是美的,无论是“杨柳”、“明月”还是“梅兰竹菊”,这些意象,就其本身而言,颜色、线条、色块、姿态等都是美的,但除此外,它们的美还在于“质”——承载的内涵。“杨柳”承载着征人思妇、思乡怀人这些情感,这些情感与美相关。“梅兰竹菊”则承载着隐逸高洁、坚贞不屈的人格理想。这与情感相关,也是美的。这些情感来源不同,有的来源于直接的联想,如“杨柳”因为古人经常折柳送别,因而对“杨柳”产生送别的联想是生活的直接联想;而有的则是在文学内部的发展过程中因历史的积累而具有的文化意义,如“明月”,明月在生活中与思乡并无关系,但是在“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千里共婵娟”的诗歌创作当中,明月成了与思乡相关的意象,后来也就具有了思乡的意味,这不是生活赋予它的,是文学自身的发展使然。当然,很多意象源于生活的联想,而后又经艺术本身发展所赋予和强化的意义,而具有了现在的意味。但这种“意象”都是一种“形”“质”兼美的审美对象。

在这一类艺术的表现当中“形”与“质”存在着矛盾,那就是“形”与“质”的博弈,也就是艺术表现是更注重形式还是更注重其所承载的内涵。在中国古典艺术当中,“质”是占了绝对上风的。在表达时要求“言有尽而意无穷”,“不以辞害意”,绘画的第一要求是“气韵生动”,顾恺之作画,加了三毛反而更“得其风神”。王国维说“词以境界为最上”,李白的近体诗经常不合格律,显然是破坏了形式美的,但是其诗歌的美和伟大却没有人质疑。在更注重形式的美还是更注重形式承载的内涵的美问题上,中国古典艺术是更偏重于后者的。西方对于形式的重视程度却比中国高很多。古希腊的艺术在形式方面有着非常严谨的规定性,那个时候就产生了黄金分割点的运用,透视是如同几何那般严密,达芬奇的绘画是经历了无数人体解剖后的结果,对于“形”追求的严谨令人赞叹。钢琴被称为乐器之王,88个键,音域广阔,变化万端,踏板设置增强了表现力,学习其演奏是一件极为艰难的事,因而钢琴都从幼年学起,掌握了钢琴的弹奏技巧是一件很值得炫耀的事情,而初级的钢琴家经常会“炫技”以展示才能。据一位青年钢琴音乐家介绍,考过10级不过是刚刚入了门,一个人一生也不可能弹完所有的钢琴名曲,而与此形成鲜明的对照的是中国的民族乐器。古筝几乎是中国最复杂的乐器,才只有21根弦,古筝名曲其实只有几十首,弹奏古筝并不是件艰难的事情。古筝曲的演奏讲究“韵味”,中国看重的不是这种音符的丰富复杂、不是这种曲调和形式的变化万端,而是音乐演奏出来传达的情味。中西对于“形”“质”的侧重由此可见一斑。

在“形”与“质”的关系中,最本质的问题是“形”如何表现“质”,什么样的“形”如何表现什么样的“质”。如诗言志,词表情,诗词是两种不同的文学形式,他们的节奏韵律不同,因而所适合表达的感情也就不同,诗歌经常奔腾澎湃、一泻而下,抒情通常是那种一望即知,即便是写得含蓄蕴藉,诗人也清楚的知道自己是要表达什么。而词却不同,况蕙风说词在于“低回杳渺”,词更适宜于表达纤细幽微的情感,在词中表达的情感要曲折委婉许多,很多的表达是一种诗人也并不十分清楚的潜意识的表达。有意思的是仿佛在词产生之前,很多情感是没有出现过的,因为词的在场才促进了这些情的产生。也即是说,词作为“形”是承载“质”的,但同时“形”仿佛又促进了“质”的产生。因为有了词这种形式,人们对于儿女之情的感知仿佛才发达了起来,才有了那些细腻幽微的情感。唯有以恰当的“形”表达合适的“质”,达到“形”“质”合一的艺术才是伟大的艺术,文学、音乐、绘画皆是如此。

第三种美,即“形”本身没有任何的美感可言,但是它承载的“质”却能给人联想,触动情感,因而与美相关。比如一块砖瓦,也许在根本不会引人注意,也绝对不会触动情感,但是如果告知观者这是当年北京故宫的砖瓦,就会引发人们对于历史的联想和叹惋,触动人们的感情,这块砖瓦就成了审美对象,尽管就其“形”本身来说并不美。

(江油市太白中学 江小琼)

新闻推荐

“三证合一”当老板更容易

□胡晓莉近日,自主创业的居民尹凤从江油市政务服务中心“三证合一”综合受理窗口,领到了一张特别的营业执照,这张营业执照的右上角,不仅有营业执照注册号,还多了组织机构代码和税务登记号。...

江油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江油市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

相关新闻:
猜你喜欢:
1970-01-01 08:00
评论:(康德美学中的形式问题)
频道推荐
  • 渠县作家李明春作品《川乡传》 外文版权输出7国
  • 九思:五十岁出道的诗人
  • 达州银行南充支行被评为 南充市“2021年度普惠金融工作先进单位”
  • 集优势,补短板,提升全程机械化率 大竹:向国家级种业大县迈进
  • 达州:优化营商“软环境” 铸造发展“硬实力”
  • 热点阅读
    文牧野: 我一直追寻着真实与真诚... 王阳:《人世间》让人思考什么是活着... 国潮那么潮
    图文看点
    乡里乡亲
    张庭夫妇公司被认定传销 举报者:担心... 电影《花渡好时光》定档 回乡青年演... 从《少年》《下山》《踏山河》到《孤...
    热点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