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新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指出:“小学科学课程是一门以培养学生科学素质为宗旨的义务教育阶段的核心课程。”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人,会对科学产生兴趣并渴望探究,会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会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小学科学教师作为小学生科学学习的启蒙者、科学知识的传播者、科学方法的引导者、科学精神的弘扬者,其教学设计水平高低直接影响着小学科学教学质量和小学生的科学素质的培养。
教学设计是指在实施教学之前对教学的规划和组织,对教什么、怎么教、达到什么结果和如何评价进行设计,如何进行不同知识类型的教学设计?不同知识类型有不同的教学设计要求,应采取不同的教学设计。
(一)陈述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明确学生能否回答是什么的问题。(2)教学安排应注意新旧科学知识之间的联系。(3)使用符号标志辅助教学,使课堂结构更为清晰,使人一目了然。(4)教学方法的设计应有利于学生知识的掌握,考虑学生原有的知识状况和学习习惯,可选用讲解、图示、提问、回忆等方法。(5)教学媒体的设计应尽可能运用现代化教学媒体来展现事物的结构和事物发展的过程,帮助学生更加生动形象地理解知识,并做好及时反馈。
(二)探究性知识的教学设计要求
(1)检验探究性知识教学效果应以学生应用知识和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为中心。检验这种能力的指标不是让学生告诉我们学到了多少知识,而是在探究过程中能够运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知识和科学方法提出问题、解决问题,会描述、解释和预测自然事物和自然现象。(2)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设计应强调学生经历探究过程,提高学生的兴趣,发展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学生理解科学概念和相关理论。
2011版的《小学科学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在小学科学课程中应围绕主要科学概念来组织教学,发现适合学生探究的问题,重视证据的收集,关注学生的讨论和交流,教师需要通过各种途径获得与教学相关的科学知识和教学策略,以创新方式设计出优质的教学设计来。因此,我们在进行科学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一下几点:
1、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以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质为宗旨的科学课程强调以学生参与活动为主要的教学形式。这些活动应符合儿童的年龄特征和经验背景,是学生熟悉的、具有典型科学教育意义的内容。在目标上把知识教育、科学探究实践、科学态度培养融和在一起;在形式上不拘泥于某中固定的程式,而提倡多样化;在时间上可能是一节课,也可能是几节课,甚至可能是一个月或者几个月,在社区和家庭的配合下完成。
2、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科学探究既是一个过程,同时也是一种技能、一种习惯,要经历由简单到复杂,由教师扶着走到逐步放开的渐进过程。教师要根据内容、条件、资源等灵活安排,不必拘泥于教材设计上的活动。
3、要注意对学生进行提出问题的训练,尤其在探究活动的起始阶段。
4、鼓励学生大胆猜想,对一个问题的结果做多种假设和预测。
5、教育学生在着手解决问题前,先考虑行动计划,包括制定具体步骤,选择适当方法和设想安全措施。
6、注意收集第一手资料,教会学生观察、测量、实验、记录、统计与做统计表的方法。
7、注意指导学生自己得出结论,教师不要把自己的意见强加给学生。
8、组织好探究活动后期的研讨,引导学生认真倾听别人的意见。
总之,新课程呼唤课堂教学设计的创新,小学科学教育期待通过课堂教学设计研究,转变教师的教学方法,以教师创造性的“教”引发学生创造性的“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把教学重点从自然科学知识转移到科学的学习方法上,使学生获得终身学习的能力,具有一定科学素质的人。
(江油市胜利街小学 何军)
新闻推荐
康德是有形式主义的倾向的,而在崇高美的探讨中又将原本已经定义为无关利害的审美和善联系起来。笔者对于康德的理论理解很肤浅,但康德的理论是可以自圆其说的。而阅读康德有关章节,理清康德关于形式...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