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胡晓莉
岁末年初,走进江油工业园区,建设工地上,塔吊林立、机器轰鸣,新建的厂房内,工人们紧张有序地安装调试生产设备,项目现场,园区工作人员正来回忙碌,到处都是一派热火朝天的建设和生产场景。
2015年,江油工业园区亮出“抓项目建设、抓改革创新、抓贴心服务”三把“利剑”,加快打造区域经济增长主引擎、项目建设主阵地、产业集聚主战场,园区发展结出累累硕果,预计全年实现规模工业总产值400亿元、增长12%。
项目建设实现“撑杆跳”
“破除思维定式,敢于冲破条条框框的束缚才是关键。”园区管委会主任敬东阳说。2015年,园区按照“无中生有”和“有中生新”的思路,采取产业链招商、差异化招商、精准化招商等个性化招商方式,使一大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在江油开花结果。
2015年,园区完成招商引资到位资金25.3亿元,招商引资签约项目18个,其中正式协议16个,框架协议2个;工业“两新”产业项目13个。
为加快项目建设,敬东阳多次组织召开项目促建工作会,并经常深入重点项目现场办公,切实为企业排忧解难;园区专门成立了项目工作领导小组,集中园区建设、社事和经发局人员,着力解决建设中的具体问题。同时,园区实行项目促建责任制,确定了4名项目联络员,每1名联络员负责10余个项目,全程参与并做好入园项目的承接和服务工作,确保了项目建设有序、有力、有效推进。
2015年,在园区上下的共同努力下,园区项目建设实现“撑杆跳”——
星联电子年产30万平方米精密电路板项目、鑫鼎新材料双(多)金属复合板生产线项目等9个项目建成投产;发展水稻种子精加工项目、引钞药业植物提取物及芦丁生产基地建设项目等8个项目主体厂房全部建成;国鼎矿山机械项目、兴盛源药业新建中药饮片及袋泡茶生产项目等19个项目开工建设。
转型升级实现“加速跑”
深化改革才能松绑除障,创新突破才能释放潜力。
2015年,园区建立了“独立财政”体制,园区范围内新增工商税收100%留存;同时,实行封闭运行管理,锁定园区前期债务,江油市政府不再负担园区建设资金;江油市国资办注入优质资产,园区投融资平台进一步壮大……
2015年,园区组建工投集团,整合创元、凯盛、城乡发展三个平台为一体公司,负责园区国有资产经营、投融资、基础设施建设以及征地拆迁等工作。管委会则主要负责招商引资、项目促建和企业服务。管办分离使园区的自我管理经营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项目容缺预审制度的建立是深化改革的又一重要成果。改革后,园区主导项目的能力得到明显提升,项目立项全部实现园区审批,相关市场部门“见章行章、见文行文”,行政审批流程进一步优化,审批效率进一步提高。
环境建设实现“大跃升”
贴心服务是项目建设的加速器。2015年,园区响亮提出打造“四川省中小企业发展最佳园区”目标,并通过着力优化“六大服务环境”,使园区向既定目标阔步迈进——
优化行政服务环境,项目审批变繁为简。项目开工之前的立项审批在园区实行“一站式”服务,需在其他市级部门办理的审批由园区全程代办。
优化政策支持环境,优惠政策应享尽享。园区全面落实省政府关于“稳增长”的36条具体措施,入驻企业充分享受西部大开发、绵阳科技城比照中关村先行先试示范区等多项国家、地方优惠政策。
优化金融服务环境,解企业燃眉之急。园区先后推出“金融直通车”、园宝贷等金融产品和服务,并多次组织开展银企对接活动,为一批大项目、好项目送上了“及时雨”。
优化商务服务环境,要素保障更为充分。目前,园区已与四川能投签订天然气分布式能源项目框架协议,与三合水厂签订合作协议,以为入驻企业提供价格更为便宜的水、电、气等生产生活要素保障。
优化建设和法治服务环境,让企业轻装上阵。园区专门设立了法律咨询机构,律师走进企业,为企业调解合同等多类经济纠纷;同时组织企业集中开展法制教育,有效促进了企业遵纪守法经营,并为企业解决各类经济纠纷搭建起了“绿色通道”。
新闻推荐
□刘嘉文/图2015年,从城镇到农村,从工业到服务业,从经济社会发展到文化生态建设,改革的浪潮席卷江彰大地。改革行政审批、加快创新创业、建设幸福美丽新村、工业园区独立运作、创新...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