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只有初中文化的普通农村妇女,依靠在“春雨工程”培训班所学的科学技术,短短几年时间,从小型庭院养殖发展成为养猪百余头的养殖大户,成为当地有名的养猪女能人——
□本报记者 肖赟梅
初次创业
经验不足惨遭失败
笑容可掬的脸庞,僵硬的手掌,朴实的衣衫,处处显示出农村妇女勤劳朴素、憨厚老实的本色,让人没能将眼前的任春霞与战旗镇大名鼎鼎的女能人联系起来。
今年39岁的任春霞是战旗镇海棠村人。她家所在的海棠村二组是个交通不便、偏僻落后的村落,这里土地贫瘠,经济发展落后,农民生活贫穷。穷则思变。靠啥变?怎么变?
一个偶然的机会,任春霞听说成人中专校正在举办“春雨工程”养殖培训班,她迫不及待地参加了为期两周的培训,希望学到知识充实自己。培训结束回家后,任春霞拿出多年积蓄,在院子里盖了简易猪圈,先后购进5头种猪、70头商品猪,希望通过养殖实现增收致富的愿望。
任春霞和丈夫将全部的希望和精力放在了这些猪的身上,对它们精心饲养、细心照料。然而,令他们始料不及的是,猪购回来的第二天,就有10头商品猪的蹄冠、蹄踵、蹄叉、口腔、胯部、颊部等部位出现了大小不等的水泡和溃疡。经兽医诊断,猪患上了5号病。最后,70头猪在全家的哭声中被全部杀掉。
灾难突袭的时刻,往往成为强者与弱者的分水岭。当头重击并没击倒天生刚强的任春霞,她和丈夫决定在屋后山坡地上重新建造标准化猪舍。没有资金,请不起人和机械,她就和丈夫一起用铁锹、尖镐、独轮车,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硬是平整出400多平方米的场地。个中辛苦自不必多言,他们的手磨出了层层老茧,脸被冷风刮开了一道道血口。但是,看着新建成的整齐的猪舍和房屋,任春霞忘记了伤痛和劳累。
从头再来
苦学知识终获成功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为了克服自身文化低、技术不足的困难,任春霞购买了《养猪技术指南》、《杂种猪快速育肥术》与养猪技术光盘,订阅了《农业科技报》、《农村养殖报》和《村镇百业信息报》等等,不断学习养殖知识,提高养殖技术。吸取了第一次失败的惨痛教训,任春霞还每天坚持学习《猪病防疫》等大量书籍。不仅如此,她还在实践中总结积累了生姜桔皮保健催肥等简而易行的土偏方。
2009年8月,在经历了痛苦的反思后,任春霞和丈夫重新筹措资金5万元,在镇兽医站的指导下,购进新品种种猪、商品猪50多头。经过精心饲养,当年出栏30多头,纯收入1.2万余元。虽然距返本相差甚远,但这次的成功对任春霞夫妇却是莫大的鼓舞。
2010年,任春霞学会了EM生物技术养猪法,使母猪产仔率提高50%,存活率由60%提高到95%以上,出栏时间由6个月提前到5个月。她的养猪业不断壮大,创办的养猪场也成了战旗镇妇女创业的典范。
干一行就要爱一行。任春霞认为,既然选择了从事养殖业,那唯有全力以赴,把养猪场办好。为了降低成本,提高效益,他们没有聘请工人,300多头猪的饲养工作都由任春霞和丈夫亲自完成,有时一天忙下来,累得他们精疲力竭。办养猪场以前,任春霞本来是极爱干净的人,穿戴也十分讲究。但自从干上了养殖,她整日呆在猪舍里,常年一套工作服,身上充满了臭臊味也不在乎。母猪产仔的时候最是辛苦,任春霞经常和丈夫守在猪舍10多个小时……创业的道路既苦且累,但任春霞无怨无悔。
养殖业有一个“致命伤”:行情好的时候蜂拥而上,行情不好时舍本观望,风险很难掌控。在养殖过程中,任春霞十分注意规避风险,她说:“逢贵不赶,逢贱不懒。不管市场行情好坏,要保证定期都有一定的出栏量,这样才能在养猪市场站稳脚跟。”2012年和2013年,在猪价最低的时候,任春霞根据资料信息,提前对市场行情进行了准确的估价,在养猪产业最低迷的时候,她的猪场依然创造价值10多万元,为平稳发展奠定了可靠的经济基础。
富不忘本
带领乡亲共同致富
一路风雨一路歌。从事养猪行业8年多来,任春霞凭借坚定的创业信念和吃苦耐劳的实干精神,坚持自繁自养、稳打稳扎,逐步扩大规模,不断增强抗风险能力,走出了一条科学养殖的新模式。2014年,任春霞的养猪场出栏生猪400头,产值达到50余万元,纯收入达到20余万元。2015年,存栏生猪近500头,出栏200余头。尽管上半年生猪价格走低,年纯利润仍然达到10多万元。
穷不失志,富不忘本。在实现全面小康的道路上,任春霞成为先行者,但她并没有忘记那些“掉队”的乡亲。她给自己加了一份责任,那就是扶持贫困户。凡是贫困户到她养猪场购买仔猪,她一律以比市场低的价格出售。有的贫困群众购买时拿不出现金付款只能赊欠,她也不急着催讨。在她的带动下,全村三十余户走上了家庭养殖致富之路。
事业成功,荣誉接踵而来。在耀眼的光环下,任春霞的想法却非常朴实,谈到今后的打算,她说:“我想把积累多年的经验与乡亲们共享,一起走上养猪致富的道路。”
新闻推荐
星联电子生产车间本报讯(胡晓莉文/图)日前,《江油市“工业大会战”行动方案》出台,江油将通过三年(2016年-2018年)大会战,初步形成中国高端金属材料基地和高端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及光电、现...
江油新闻,有家乡新鲜事,还有那些熟悉的乡土气息。故乡眼中的骄子,也是恋家的人。当我们为生活不得不离开江油县而漂泊他乡,最美不过回家的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