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高中是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的主阵地之一,因而在普通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对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具有较大的影响力。
一个地方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首要任务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学校是爱国主义教育的主阵地之一。普通高中,作为基础教育的出口阶段,一方面要在学校内部对学生开展系统的爱国主义教育,另一方面,还应该承担所在社区、地方的爱国主义的宣传教育义务。普通高中阶段是学生在生理上、心理上日趋成熟的时期,也是学生的人生观和世界观初步形成的重要阶段。通过普通高中的课程(广义)学习,学生将全面地认识我们的国家,包括国家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历史,同时也包括自己家乡的历史,在这个阶段,学生对国家的情感将达到高级阶段。普通高中教育若能有效地利用地方文化资源,让学生对本民族民风民俗、民族优秀文化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将有利于促进学生的爱国情感的升华。
例如,绵阳市历史悠久、人文荟萃,是巴蜀文化的重要分布区域。嫘祖文化、大禹文化、三国蜀汉文化、李白文化、文昌文化千年积淀,历史传统文化底蕴深厚;羌族文化、白马藏族文化世代传承,民族文化特色鲜明;两弹一星城、亚洲最大风洞群等铸就国魂,国防科技文化独具魅力。特别是在抗震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伟大实践中,铸就升华和大力弘扬了伟大抗震救灾精神,培育形成了绵阳特色的“感恩奋进”文化。可以引导学生对祖国和家乡的地理环境、政治、经济、文化发展、历史做全面的理性认识,在此基础上形成深层次的爱国情感。
当然,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庞大而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整合社会、学校、家庭各方面的力量,形成一个强大的教育场。这个教育场的力量不仅仅影响学校的师生,而且能够影响学校所在的社区、地方的民众。学校更应该依据国家新一轮普通高中课程改革出台的《普通高中课程设置方案 (试行)》,组织学生走向社会,认真开展综合实践活动,将爱国主义的情感转化为具体行动,为社区和地方的爱国主义教育发挥应有的积极作用。
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改革创新是当今时代精神的核心,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而改革创新的核心是知识创新,因此,以知识学习为主要任务的普通高中教育在改革创新方面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普通高中教育除了对学生进行系统的学科知识的学习外,还应该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科技小发明、小创造活动。
当然,作为特定的创新活动,学校还可以邀请地方的科技拔尖创新人才。像绵阳这样具有特色地方文化的城市,可以实现学校与地方在创新领域的合作与联动,将爱国主义教育和改革创新活动融为一体,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建设搭建较高的平台。
普通高中是新思想、新文化传播的重要场所,普通高中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可以辐射和影响社区和地方,可以对地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
建设速度和高度产生影响。
(作者系绵阳南山中学
党委副书记、副校长)
新闻推荐
核心提示刚刚结束的省第十次党代会提出,“坚定不移走跨越提升的发展之路,努力走在科学发展前列”是未来五年四川必须坚持的发展路径之一。对游仙来说,基本区情决定了必须把努力于快...
绵阳新闻,新鲜有料。可以走尽是天涯,难以品尽是故乡。距离绵阳再远也不是问题。世界很大,期待在此相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