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要实施重大生态修复工程,增强生态产品生产能力,推进荒漠化、石漠化、水土流失综合治理。
——摘自《十八大报告》
城市生态持续变好
盼望环保公益宣传更到位
“以前是‘垃圾靠风刮,污水靠蒸发\’,现在走在街上,很难看到垃圾乱倒。”今年77岁的王昌大在绵阳城市里生活了一辈子,切身感受到了城市生态环境的良好变化。
王昌大1996年从教师岗位退休后,便爱上了鸟类摄影,这些年来,王昌大和全市鸟类爱好者访遍了祖国的山山水水,用相机记录下750多种鸟类栖息繁衍的千姿百态。王昌大介绍,由于城市的生态环境变好了,“光顾”绵阳并在此安家的鸟儿已经达到了450多种,高于全国很多城市。
王昌大说,城市给了鸟儿宽广的生存空间,鸟儿的到来也给城市增添了活力,这表明城市生态环境变好了。但是,目前关注鸟类的人还不多,对环保宣传力度也不够大。“我现在最盼望的就是在城市的公交站台、广告牌等地方能够见到集知识性、科学性、观赏性于一体,关于环保的公益宣传,号召大家都来关注环保,关注鸟类的生存。”
环保教育进课堂
期盼建城市生态联合组织
郝永健是西南科技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一名大二的学生,作为学校“承诺自然环保协会”负责人的他经常组织参加各类公益环保活动,倡导大家共同建设美好家园。
郝永健说,他们不定期组织志愿者走进小学校园,通过文字、图片、视频和做游戏等方式,将环保知识带给小学生。“我觉得对环保的关注要从小培养,要让小孩子们了解环保,争做环保卫士。”
在长期的环保志愿活动中,郝永健发现,目前想要加入环保志愿者行列的人逐渐增多,但是缺乏一个有凝聚力的组织,有很多活动就没法推广。“我在网上看到十八大的报告说要加大生态文明建设力度,我希望能有一个成型的城市生态建设组织,把环保志愿者召集到一起,这样就可以举办很多范围更大、参与人数更多的活动,来宣传环保知识。”
生态系统治理见成效
希望多建废物回收站点
今年61岁的吕广陵是一名冬泳骑游爱好者,退休8年来,他和同伴们踩着自行车游览了大半个中国。吕广陵说,在骑车旅行的过程中,明显可以感觉得到我们国家的退耕还林、打坝淤地等措施大大改善了自然生态环境,荒漠化和水土流失的情况正在得到治理。
吕广陵每天坚持游泳。“前几年涪江的水质破坏比较严重,经过治理,这几年,我感觉江里的水质比以前好多了。”吕广陵说,但是还是有部分工厂将废水排放在江中,导致水质长期不能恢复;还有部分市民在江边玩耍之后留下一些垃圾,也对城市环境造成了不良影响。“现在生态环境治理得好,但是对废物回收处理的方法还不够完善。我期望能多建设一些废物回收站和垃圾分类处理设施,让生产生活垃圾能够得到再利用,从一点一滴做起,来保护环境。”吕广陵说,现在环保基本上都是一些热心公益的人在做,随着社会环保事业越做越大,希望环保观念能够深入人心,有更多的人以实际行动投身到环保中来。
(本报记者 田明霞 实习生 钱双)
新闻推荐
本报讯利用摇号的方式为彩票开奖,我们经常看到,但选择拍卖机构时也采用摇号的方式,可是项新举措。昨(25)日,在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和拍卖机构的监督下,绵阳市中级人民法院通过公开摇号的方式,为一起执行案...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