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邦全在从教期间,忠诚于党的教育事业,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高尚的敬业精神,严谨的工作作风,辉煌的工作业绩为社会、家长、同行所公认。多次被评选为镇“优秀教师”、“先进教师”;2003年被授予游仙区“优秀教师”的称号;2009年获得“绵阳市骨干教师”称号;教育教学成绩在区内名列前茅,多次获得游仙区教育教学质量评估“一等奖”、“二等奖”等表彰和奖励。多篇论文在区、市、国家级刊物发表。在担任班主任和教研组长、年级组长期间,严格、科学的管理手段,求真、务实、深入的工作作风,很强的组织协调能力、教育科研能力和较高的教育理论水平,为学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职业道德高尚、教学业务精良,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为人师表,堪称楷模。
精湛的教育艺术,耐心细致的工作作风,深得学生家长的喜爱。俗话说:亲其师才能信其道。王邦全上课语言风趣、幽默,课后细致的辅导,特别是对后进生点滴进步的表扬鼓励,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同学,和学生亦师亦友,深得同学们的喜爱;认真钻研课标、教材,领会其精神;广泛阅读相关书籍,汲取其精髓;在教学方法上勇于探索,充分体现新课程理念,重学法,大胆的放手,引导学生通过探究去获取知识。学生的课桌里,不时有新的“玩意”:自制温度计、降温扇、小孔照相机、望远镜等物品。课堂教学善于调动学生学习知识的激情和兴趣,把精湛的专业知识实施于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当中,让学生在快乐中乐于学习,善于学习。注重教会学生学习知识的方法,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从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作为年级组长,对本年级的学生情况如数家珍,利用节假日带着班主任教师对镇内的学生进行家访,游仙镇的各村社布满了他们的足迹,偏远的长明、麒麟村,交通不便的望江村;哪个孩子家庭经济困难、谁是留守儿童,个个装在他的脑海,孩子回家晚了家长找他、和家长怄气了希望他帮忙开导,曾经有位九年级的学生家长甚至因为孩子早上赖床,请他帮忙“叫学生”。作为一名党员,党性体现为对本职工作的热爱、对学校的热爱。
游仙慈济实验学校,位于游仙镇,属城郊接合部,没有城市学校优越的条件、没有深厚的文化积淀;实施绩效工资后,也没有农村教师优越的待遇。但是,学校却能用短短的三、四年时间,让学校从原来的六七百人,以每年近500人左右的净增人数,达到今年的2800多人,何也?静心思之,除了上级领导的关心、支持,还因为慈济实验学校有着与王老师一样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热爱、对学校热爱、自强不息的团队。他们用爱心铸就游仙慈济实验学校今天的辉煌。
内行都知道,游仙慈济实验学校的学生绝大部分是周围打工一族的子女。在2008年以前,该校的绝大部分教师总是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去读书,有的送到涪江对面去。这是作为教师的耻辱!凭着对学校的信任、对教师的信任、也有对自己的信任,2008年,王老师毅然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本校就读,和陆陆续续转回学校的教师子女一起,在2011年的中考中,都以优异的成绩考上了南山、绵中等学校。而今,游仙慈济实验学上至校长,下至普通教师,都把自己的孩子留在了本校。因为同为游仙慈济实验学校人,他们因游仙慈济实验学校而自豪!
也许是作为年级组长的缘故吧,王老师自习、午休、晚上的路队护送都始终与老师、学生在一起。有老师生病请假了,王老师二话不说就去上;学生有生病等特殊情况,他总是首先赶到;2011级中考期间的一件小事让老师们记忆犹新,王老师自己的孩子也要参加中考,而作为组长的他却带着学校几位九年级的班主任夜间值班至每晚十二点左右。一位外校的领导来接家属,看到这个场面,说了几个字:想不到游仙的老师们是这样在工作,让人感动!几年来,王老师额头上的皱纹在不知不觉间增多了,头上的白发早生,但在他的脸上常见的是笑容,因为,在他的心里,更有一个个可爱孩子,有对孩子们无私的爱。
(记者 李正强)
王邦全,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毕业,中学物理高级教师。任八、九年级的物理教学、班主任、年级组长等教育教学工作。2012年9月,被游仙区党委、政府授予“游仙区首届名老师”称号。
新闻推荐
开业三天80万人涌向万达广场。2012年12月21日,涪城万达广场终于在万众期待中盛大开业,这标志着绵阳城市新中心正式启幕!开业三天,逾80万的人潮不断涌向花园片区,涌进涪城万达广场,丰富多彩的开...
绵阳新闻,讲述家乡的故事。有观点、有态度,接地气的实时新闻,传播绵阳正能量。看家乡事,品故乡情。家的声音,天涯咫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