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
——摘自《十八大报告》
走在绵阳的大街小巷,助人为乐、邻里互助等感人事迹已蔚然成风;志愿者关爱留守儿童和空巢老人等比比皆是。党的十八大报告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写进了报告,绵阳人更是高兴。他们说:“我们相信,未来的绵阳会更加文明美丽,市民的生活会更有品位。”
优秀志愿者
人人都是新时代雷锋“传承人”
李振平是游仙区人。“5·12”地震后,他奔赴北川抗震救灾前线做了一名志愿者。为弘扬雷锋助人为乐精神,2008年5月31日,李振平与其他志愿者一起成立了绵阳雷锋志愿者服务站。从此,他带领“雷锋”志愿者们结对帮教300余名留守儿童,筹资帮扶贫困农户家庭……2009年,李振平被中国社工协会授予“全国优秀志愿者”称号。
谈及这些,李振平说:“我是一名共产党员,这些都是我应尽的义务。”目前,雷锋志愿服务站正在进行一项“关爱空巢老人”的活动。记者见到李振平时,他正要与其他志愿者一起前往游仙区魏城镇、朝真乡。他说,这已是他们第五次前往这两个乡镇了,主要是为了详细了解那里“空巢老人”的情况,准确无误地建立“爱心档案”,为以后开展关爱活动做好铺垫。
采访中,当记者与他谈及党的十八大将“广泛开展志愿服务”写进了报告,李振平很是激动,他说:“这一消息鼓舞人心。希望更多的人参与志愿服务活动,人人都是新时代‘雷锋传承人\’。同时,希望政府多倡导,让更多的志愿者到边远地区、民族地区,开展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方面的社会志愿服务。”
普通志愿者
希望政府开展更多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
姚炳是绵阳志愿者人群中普通一员。出生于农村的他,当年考上大学时,因家里经济困难,面临辍学。然而,国家助学政策圆了姚炳的大学梦。地震后,他在课余时间当起了志愿者。去年大学毕业,姚炳放弃了待遇丰厚的工作,选择了加入涪城区为乐志愿服务和研究中心,继续他的志愿者生活。如今,他的好几位亲人朋友也都加入了志愿者队伍。他说:“如果没有党和国家的帮助,就没有今天的我。我要尽力去帮助更多需要帮助的人。”
十八大将“深化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广泛开展志愿服务,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写进了报告,姚炳更坚定了自己的信念和当初的选择。他说:“绵阳是全国文明城市,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内容丰富,市民的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得到了很大提高。希望政府开展更多的,同群众追求美好生活的愿望紧密结合的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让精神文明建设与物质文明建设相互促进、相互渗透,让市民切身感受到家园越来越文明美丽,生活得更有品位。”
普通市民
学习道德模范,从我做起
今年春节,好多年没回家的绵阳市民苏丽,被绵阳的变化惊呆了,她说,城市不仅越来越美丽,而且大街小巷,志愿者的身影活跃。她当即决定:不走了!如今,她在一家企业上班,并在朋友影响下做起了志愿服务工作。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指出“推动学雷锋活动、学习宣传道德模范常态化”,这让苏丽更是高兴,她说:“以‘史上最牛校长叶志平\’为代表的一批批思想道德模范,一批批‘文明家庭\’,闪耀着绵阳市民文明素养的光芒。道德模范在公民道德建设中起到了示范引导作用,能有效提高市民道德素质和社会文明程度。我们希望政府更多地开展学习宣传道德模范活动,弘扬更多的中华传统美德。”
(本报记者 邓娟)
新闻推荐
本报讯昨(5)日是第27个国际志愿者日,西南科技大学城市学院的志愿者们在校组织开展无偿献血活动,110名大学生集体献血。“我今天献血了!”第一个参加献血的大二学生帅澜,激动地向每位路过的同学打招...
绵阳新闻,弘扬社会正气。除了新闻,我们还传播幸福和美好!因为热爱所以付出,光阴流水,不变的是绵阳这个家。